[发明专利]一种抗伪装SSDF恶意攻击的合作频谱感知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84255.2 | 申请日: | 2015-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8054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6 |
发明(设计)人: | 齐小刚;秦凤娟;刘立芳;郑耿忠;杨国平;张丽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W12/12 | 分类号: | H04W12/12;H04W24/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710071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伪装 ssdf 恶意 攻击 合作 频谱 感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伪装SSDF恶意攻击的合作频谱感知的方法,通过对比能量划分区间,确定初始感应值所在的位置,根据信任值更新机制调整各个感知节点的信任值,DFC反馈并储存新的信任值表;次级用户与主用户共享频谱资源,如果检测到主用户处于闲状态,则将以大功率发射信号,否则将以小功率发射信号;构建最优化模型,确定有关发射功率和感知时间的约束条件;求解所建立的最优化问题,选择使得次级网络的吞吐量最大的合作感知的感知周期和次级用户的信号发射功率作为该频谱感知模型的感知参数。本发明具有时间复杂度低,针对性强、操作简单、稳定性较好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认知无线电网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伪装SSDF恶意攻击的合作频谱感知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半导体、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无线局域网络(WirelessLocal Area Network)技术、无线个人域网络(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技术和无线城域网络(WirelessMetropolitanAreaNetwork)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无线通信技术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频谱资源紧缺的现象越发严重。
传统的无线频谱采用的是固定的静态频谱分配政策(即无线频谱资源的规划和使用是由政府部门制定的,收发机对其使用需要得到政府的许可),为了提高频谱资源利用率,一种新的通信方式——认知无线电技术(Cognitive Radio)应运而生,文献Adaptiveprotocol suite for next generation wireless Internet指出认知无线电技术是在不影响授权频段正常通信的条件下,具有认知功能的无线通信设备按照某种“机会方式(Opportunistic Way)”接入授权的频段内,并动态地利用频谱,同时感知环境并传输参数进行自我修正。
目前合作频谱感知方式大致可分为以下4种:
1)集中式:首先,各个参与合作感知的感知节点进行本地感知;然后,各感知节点通过控制信道把频谱感知信息报告给融合中心;最后,融合中心采取某种判决准则做出最终频谱感知决策,并将决策结果广播出去。
2)中继式:在集中式合作感知模型中,改用一个中继节点来代替控制信道帮助感知节点向融合中心汇报感知信息。
3)分布式:各个认知用户将和在自己的邻居节点直接进行沟通,实现本地频谱感知信息共享。
4)成簇式:认知用户先自行抱团形成若干个簇,簇内各节点共享各自的本地感知信息,每个簇选出一个簇头,由各簇头收集并融合簇内感知信息以做出决策。
在上述各个合作感知模型中,都存在一个进行数据融合的节点,该节点在收集到多个感知节点的感知信息之后,就会按照某种融合准则进行信息融合以得出最终的决策,根据收集到的感知信息类型可大致将融合方法分为以下3类:
1)数据融合:参与合作感知的节点不做任何的决策,而是简单的向融合中心汇报各自最原始的检测数据,然后由融合中心按照某种融合规则融合收集到的感知信息并做出最终决策。
2)决策融合:本地感知用户首先根据相应的检测方法自己独立的做出判定,并仅将本地的判定结果汇报给融合中心;然后融合中心根据融合准则对收集到的判定结果进行融合得到最终决策。比较传统的融合方法根据各感知节点的判定结果的权重是否相同可以分为硬决策和软决策。
3)混合融合:是数据融合与决策融合的折中方案,常运用于成簇式网络结构,首先簇头节点会从簇内节点收集原始感知数据,然后各簇头节点向融合中心汇报各自的判决结果,最后由融合中心做出最终决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8425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