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人IL-23受体抗体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85222.X | 申请日: | 2012-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1764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6 |
发明(设计)人: | 大堀诚;佐佐木孝则;佐藤照;田口克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斯泰来制药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7K16/28 | 分类号: | C07K16/28;C12N15/13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杨青;穆德骏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抗体 氨基酸序列 交叉反应性 轻链可变区 重链可变区 受体抗体 疾病 预防 治疗 | ||
本发明涉及抗人IL‑23受体抗体。具体而言,本发明提供与现有的抗人IL‑23R抗体相比活性和/或种属交叉反应性更优良的抗人IL‑23R抗体、以及使用该抗体预防或治疗人IL‑23R参与发病的各种疾病的方法。一种抗人IL‑23R抗体,其分别包含由序列号5、9、13、17、21、25或29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重链可变区和由序列号7、11、15、19、23、27或3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轻链可变区。
本申请是国际申请日2012年3月30日、国际申请号PCT/JP2012/058531于2013年9月30日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申请号201280016918.4、发明名称“新型抗人IL-23受体抗体”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抗人IL-23受体抗体。详细而言,本发明的抗人IL-23受体抗体为与现有的抗人IL-23受体抗体相比活性和/或种属交叉反应性更优良的抗人IL-23受体抗体。
背景技术
白介素-23(也称为IL-23)是由树突细胞等产生的细胞因子,是由2个亚单位(即,IL-23特有的p19亚单位和在IL-12中也成为其组成部分的p40亚单位)构成的异二聚体细胞因子(非专利文献1)。IL-23通过与IL-23受体(也称为IL-23R)结合向细胞内导入信号(非专利文献2)。IL-23R是由IL-23R亚单位和在IL-12受体中成为其组成部分的IL-12Rβ1亚单位构成的异二聚体受体。另外,已知IL-12受体为IL-12Rβ1亚单位与IL-12Rβ2亚单位的复合体,且IL-23不与IL-12受体结合(非专利文献1)。
已知IL-23与银屑病、克罗恩病(CD)或溃疡性结肠炎(UC)等炎症性肠病(IBD)、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性关节炎(RA)、强直性脊柱炎(AS)、白塞氏病和葡萄膜炎等疾病密切相关。银屑病为慢性皮肤角化疾病,患者皮肤中观察到IL-23表达的亢进(非专利文献3)。
炎症性肠病(IBD)是以克罗恩病(CD)、溃疡性结肠炎(UC)为代表的慢性复发性疾病,会导致消化道的功能和结构的变性。已知CD患者的肠道炎症部位粘膜固有层巨噬细胞旺盛地产生IL-23(非专利文献4),认为会诱导来自免疫细胞等的IL-21、IL-22、IL-17等细胞因子从而促进IBD的炎症的发病(非专利文献5)。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由于免疫系统的亢进在全身的各个部位引起多样的症状、同时或依次产生发热、全身倦怠感等认为是炎症的症状和关节、皮肤、内脏等中的各种症状的疾病。据报道,该SLE病状与IL-23R阳性T淋巴细胞数存在正相关(非专利文献6)。另外,已知SLE患者血中的IL-23与正常人相比显著地亢进(非专利文献7),暗示IL-23与SLE相关。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主要在脊柱和骶髂关节产生病变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已知AS患者血液中的IL-23与正常人相比显著升高,这启示了AS的病因与IL-23有关(非专利文献8)。
白塞氏病是多发于各种大小的血管的炎症、即以血管炎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认为免疫系的异常、嗜中性粒细胞活化与其发病相关。这种复发性的血管异常有时会持续数日至数月,有时一年会复发数次。这种白塞氏病患者体内IL-23与疾病活动性具有显著的相关,另外,在作为相关病状的葡萄膜炎患者的血清中确认到IL-23表达的亢进(非专利文献9),这也启示了IL-23助发这种病状。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关节的变形、强烈的疼痛。RA患者的滑液和血清中IL-23增加(非专利文献10),给药RA治疗剂TNF阻断剂的患者体内血清中IL-23量与病状程度相关(非专利文献11),RA患者的滑膜中抗IL-23R抗体会抑制TNF-α和IL-6的产生(非专利文献12),由此也启示了与该病状的关联。
因此,如果能够开发出特异性地与IL-23受体结合、具有抑制由IL-23导致的各种作用的活性的单克隆抗体,则可望用于IL-23参与发病的各种疾病的治疗、预防、诊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斯泰来制药株式会社,未经安斯泰来制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8522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