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铜线退火冷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87049.7 | 申请日: | 2015-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4615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彭德均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星达铜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26 | 分类号: | C21D1/26;C21D9/52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20 | 代理人: | 谭新民 |
地址: | 618000 四川省德阳***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铜线 退火 冷却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铜绞线加工领域,具体是指一种铜线退火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在铜丝的生产加工过程中,铜丝在受到牵引拉伸,扭曲卷绕时,其内部会产生应力,并且局部会发硬甚至氧化,因此此种粗制品无法进一步加工成铜软绞线,因而必须对铜绞线进行退火处理,一般的处理方式为将氮气作为保护气体,在退火炉内进行退火处理,先从退火炉中抽取空气形成负压达到一定程度后充入氮气,并在炉内形成压力,加热到300摄氏度左右时保温一端时间,然后开炉自然冷却。然而经过此种退火处理,铜绞线的内应力和预应力得到了很好的消除,软化后的铜绞线即可进行下一步的加工处理,且在退火过程中有了氮气的保护,铜绞线不会发生氧化反应。退火后,针对铜丝的余温还需进行冷却水冷却,以避免铜丝的氧化。传统退火冷却水采用的是自来水质和自然冷却沉淀,但是此类方法对铜丝表面的光洁度和保质期都有较大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铜线退火冷却系统,快速清除铜丝上残留的水分以及余温,提高铜丝的光洁度并降低水中自带不良因素对铜丝的影响。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铜线退火冷却系统,包括吸水柱、风管以及多个并排设置在风管上的风嘴,在所述吸水柱的内部设置有辊筒,铜丝贯穿吸水柱且通过辊筒变向后置于风嘴内,在吸水柱靠近风管的一侧倾斜设置有弧形的回流板,在所述风管内与风嘴异侧的内壁上设置有截面为圆弧形的突起,且在突起同侧的风管上开设有多个过线孔,所述突起的顶点位于风管水平部的中垂线上,所述风嘴的两端部分别开有与过线孔对应的进风孔以及出风孔,在所述风嘴内部开设有内径沿风向递减的圆锥形的聚风腔体,所述进风孔内的气流正面投射至所述聚风腔体的上部内壁,在两个所述进风孔的中部转动设置有调节圈,且所述调节圈与聚风腔体、出风孔同轴,在所述出风孔的内壁上固定有螺旋突起。本发明中铜丝在退火后通过改向浸入冷却液中,在经过足够的冷却时间后铜丝被牵引至吸水柱上,并且绕过辊筒进入到吹风排干处,而辊筒的设置要比冷却水池的水平高度高些,因此铜丝经过辊筒的变向则形成沿牵引方向倾斜向上的轨迹运动,即依附于铜丝表面的大颗粒水滴则在其自身重力作用下滑过,剩余部分的则在吸水柱被吸收,所谓的吸水柱是指在固定框架内填充高吸水性材质,通过与铜丝的接触以将其表面的附着物去除,由于铜丝的加工工艺持续时间长,因此在吸水柱达到饱和时,铜丝在进入风嘴前依然会附着有水滴,在吸水柱靠近风嘴的一侧安装回流板,弧形的回流板可将经过改向后的铜丝上附着而滴落的水滴收集并重新流回冷却水池,依次实现冷却循环;铜丝被牵引至吹风除水工艺阶段时,即铜丝穿过气嘴、风管以及过线孔,向风管内注入一定压力的空气,形成的气流沿风管内壁逐个进入到并排设置的多个风嘴中,且经过风嘴对铜丝的局部整段包裹吹洗,实现对铜丝表面残余水分等不良因素的去除,且在与风嘴异侧的风管内壁上设置有弧形的突起,即由风管两端注入的空气沿逐渐升高的风管内壁向中部运动,保证位于风管中部的几个风嘴上的气流量供给足够,以达到多个铜丝同时除水的效率;
本发明在铜丝经冷却水处理后针对铜丝上残留物做出了一定的改进,在铜丝的出线端套设有风嘴,即铜丝贯穿依次贯穿出风孔、聚风腔体以及调节圈,直接向两个进风孔内注入快速移动的气流,气流在进入聚风腔体后沿铜丝运动的反方向移动,且随着聚风腔体内径的递减气流速度快速增加,直至气流运动至出气孔处,在出气孔内壁上设置有螺旋突起,即原来保持轴向运动的气流经过螺旋突起的改向形成旋流,即该旋流沿铜丝的外壁且完整地包裹铜丝的外壁与铜丝做相对运动,快速且彻底地将铜丝上残留的水分以及铜丝本身自带的不良因素对铜丝的影响消除,进而达到提高铜丝表面光洁度的目的;其中,以聚风腔体的中点为界,将聚风腔体分为大直径端和小直径端,进风孔内的气流正面投射至聚风腔体的大直径端,使得两个进风孔中的气流在大直径端处发生碰撞反射后在聚风腔体的中心轴线处汇聚,进而形成速度更快、清理效果更好的气柱,而非沿着聚风腔体内壁逐渐移动至出风孔的层状气流,避免层状气流对进风孔内的螺旋突起的剧烈冲击,提高本装置的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星达铜业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星达铜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8704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保护气回收功能的连续退火炉
- 下一篇:焊条钢的冶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