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PMI夹芯的复合材料结构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510187341.9 | 申请日: | 2015-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639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黄险波;陈大华;蒋新;范欣愉;卢勇;高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金发碳纤维新材料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08 | 分类号: | B32B27/08;B32B27/04;B32B27/28;B32B27/30;B32B27/32;B32B27/34;B32B27/36;B32B27/38;B32B27/40;B32B27/42;B32B7/12;B32B37/06;B32B37/08 |
代理公司: | 广州致信伟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53 | 代理人: | 伍嘉陵;彭玲 |
地址: | 510555 广东省广州市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pmi 复合材料 结构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具有PMI夹芯的复合材料结构体,其特征在于,包括芯材(Ⅰ)及配置在该芯材
(Ⅰ)上下表面的蒙皮层(Ⅱ),所述蒙皮层由树脂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构成,所述芯材(Ⅰ)为PMI泡沫,所述芯材(Ⅰ)的比重为75kg/m3~200kg/m3,厚度为0.4mm~5.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PMI夹芯的复合材料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材(Ⅰ)的弹性模量根据ASTMD638测试为≥80MPa,剪切模量根据ASTMD638测试为≥25MPa,剪切强度根据ASTMD638测试为≥1.2MPa;比重为110kg/m3~150kg/m3,厚度为0.6mm~1.2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PMI夹芯的复合材料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蒙皮层(Ⅱ)
中的树脂基体为热固性树脂,纤维增强体为碳纤维、玻璃纤维、玄武岩纤维或芳纶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其中树脂基体的含量为30wt%~45wt%,优选含量为35wt%~40wt%。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PMI夹芯的复合材料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固性树脂
为环氧树脂、酚醛树脂、环氧酚醛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或聚氨酯树脂中的一种或几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PMI夹芯的复合材料结构体,其特征在于:在芯材(Ⅰ)和蒙皮层(Ⅱ)中间配制过渡胶膜粘结层(Ⅲ)。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PMI夹芯的复合材料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胶膜粘
结层(Ⅲ)由树脂胶膜或树脂基纤维增强材料组成,厚度为0.02mm~2.0mm,比重为0.9g/cm3~1.3g/cm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PMI夹芯的复合材料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胶膜是
由环氧树脂、酚醛树脂、环氧酚醛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或聚氨酯树脂中的一种或几种构成;所述树脂基纤维增强材料中的树脂基体为环氧树脂、酚醛树脂、环氧酚醛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或聚氨酯树脂中的一种或几种,纤维增强材料为连续或不连续的碳纤维、玻璃纤维、玄武岩纤维或芳纶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其中树脂基体的含量为35wt%~70wt%。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PMI夹芯的复合材料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蒙皮层(Ⅱ)中的树脂基体为热塑性树脂,纤维增强体为碳纤维、玻璃纤维、玄武岩纤维或芳纶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其中树脂基体的含量为30wt%~60wt%,优选含量为35wt%~50wt%。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PMI夹芯的复合材料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性树脂为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酰胺PA、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醚酰亚胺PEI、聚碳酸酯PC、聚醚砜PES、聚醚醚酮PEEK、聚酰亚胺PI或聚酰胺酰亚胺PAI中的一种或几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具有PMI夹芯的复合材料结构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当蒙皮层(Ⅱ)中的树脂基体为热固性树脂时,其步骤包括在芯材(Ⅰ)上下表面贴覆过渡胶膜粘结层,然后再在过渡胶膜粘结层上贴覆蒙皮层(Ⅱ),最后通过模压或层压加热的方式成型,加热的温度为140℃~180℃之间,压力为0.3MPa~10MPa之间,成型时间为1min~30min之间;
当蒙皮层(Ⅱ)中的树脂基体为热塑性树脂时,其步骤包括将蒙皮层(Ⅱ)层叠在所述芯材(Ⅰ)的上下表面,通过模具加热、平板加热或钢带加热后冷却成型,加热的温度为150℃~300℃之间,成型加热加压时间为1s~600s,冷却时间为1s~120s。
11.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具有PMI夹芯的复合材料结构体在3C行业、家电行业、汽车行业、航空航天或轨道交通行业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金发碳纤维新材料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广州金发碳纤维新材料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8734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静电纺丝纳米复合无纺布
- 下一篇:一种保温耐磨疏水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