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雨水放射性测量系统及测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87582.3 | 申请日: | 2015-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9814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何志杰;乐仁昌;陈健俤;陈清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T1/167 | 分类号: | G01T1/167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雨水 放射性 测量 系统 测量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雨水放射性测量系统及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雨水的短寿命放射性是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虽然其存在时间很短,但是,对我们身边所出现的这一自然现象进行研究,掌握这一现象的自然规律,本身就具有科学意义。雨水来源于大气,因而携带了大量的有关大气甚至宇宙的信息。研究雨水的短寿命天然放射性可以揭示放射性物质在大气环境中的迁移变化规律,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治理等提供依据。
雨水易取样、且雨水中的短寿命放射性易检测,但是降水的过程较为随机,特别是在晚上或特定时间不方便收集雨水,或者方便收集雨水但身边没有测量仪器的情况下,容易使我们散失很多机会,失去宝贵的研究时机。通过专利检索系统,目前为止并未有相关的专利或实用新型涉及雨水自动收集和测量。传统的雨水收集和测量,有很大的缺点,主要依靠人工进行,不够智能化,有一定的使用障碍和缺陷。
为克服以上缺陷,为保证能实时地、不受时间限制地收集和测量雨水放射性,我们需要一种能自动测量雨水放射性的系统。
因此,我们发明了一种能自动测量雨水放射性的系统,该系统能根据降水情况,通知测试终端是否启动测量。根据测试终端反馈的信息指令,自动选择测量或不测量,整个系统相当智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雨水放射性测量系统及测量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雨水放射性测量系统,包括STM32主控芯片、雨滴传感模块、电机模块、GSM模块、雨水收集器、测量工作室、PC机采集卡及PC端测量软件;
所述雨滴传感模块与所述STM32主控芯片连接,用于检测是否有降雨情况发生;
所述电机模块与所述STM32主控芯片连接,并用于控制雨滴传感模块的转动;
所述GSM模块用于实现STM32主控芯片与测试终端的通信;
所述雨水收集器用于进水雨水收集,该收集的雨水经一引水管引流至一盛水容器A,以便于所述测量工作室测量取用;
所述测量工作室包括盛水容器B和放射性探测器,所述盛水容器B的进水口与盛水容器A的出水口连接,所述放射性探测器用于检测盛水容器B中雨水的放射性,并通过所述PC机采集卡传输至所述PC端测量软件进行放射性测量。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一自来水进水口,自来水经该自来水进水口及第二引水管进入盛水容器A,以便于通过自来水对盛水容器A、B进行清洗。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与所述STM32主控芯片连接的电磁阀A、B、C、D、E,所述电磁阀A设置于所述雨水收集器的出水口处,所述电磁阀B设置于自来水进水口处,所述电磁阀C设置于所述盛水容器A的废水出水口处,所述电磁阀D设置于所述盛水容器A的出水口处,所述电磁阀E设置于所述盛水容器E的废水出水口处。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盛水容器A设置有高低水位探针A、B,以便于测量盛水容器A中的雨水量。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雨水收集器为漏斗。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雨滴传感模块带有转盘,所述电机模块通过该转盘控制雨滴传感模块转动。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GSM模块为短信报警模块,具有短信发送和接收功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上述所述系统的雨水放射性测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控制系统上电,初始化工作参数,状态复位,PC端测试测量软件处于待命状态;
步骤S2:STM32主控芯片通过雨滴传感模块实时监测降雨情况,若雨滴传感模块输出高电平时,表示降雨发生,并唤醒STM32主控芯片,执行步骤S3;若雨滴传感模块输出低电平时,表示没有降雨,则继续等待;
步骤S3:STM32主控芯片通过所述GSM模块通知测试终端,并等待测试终端返回指令信息;若测试终端返回的指令为测量指令,则执行步骤S4,进入测量;否则,继续等待测试终端指令信息;
步骤S4:启动电机,将雨滴传感模块朝向地面,轻微甩动,使之变干,以便下回测量使用;开始测量时,先打开电磁阀B、D,将自来水引进盛水容器A、B,清洗盛水容器A、B;清洗完毕,关闭电磁阀B、D,打开电磁阀C、E,排出盛水容器A、B中的废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师范大学,未经福建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8758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摩擦叠焊用塞棒结构
- 下一篇:组合式双轴肩搅拌摩擦焊焊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