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稻麦两作产量双增周年丰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89189.8 | 申请日: | 2015-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8237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6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杨美英;魏亚凤;汪波;李波;薛亚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 |
代理公司: | 南通市永通专利事务所32100 | 代理人: | 葛雷 |
地址: | 226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稻麦两作 产量 周年 丰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稻麦两作产量双增周年丰产方法。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如何促进稻麦两作产量的提高,是很多农业科学工作者的不懈追求,如何实现作物的高产,需要农业科学研究者不断研究探索;常规的栽培方法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稻麦产量的稻麦两作产量双增周年丰产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稻麦两作产量双增周年丰产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下列步骤:“稻-麦”两熟制茬口衔接:水稻采用机械化栽插或抛栽方式,正常播栽期范围内播种育苗、栽植,选用生育期长的品种,其成熟期将推迟,延后收获5-20天;小麦采用育苗移栽方式,选用偏北方向的、冬性强品种(冬性“强”,是相对于正常情况下选用的品种而言),通过春化处理育苗移栽,在正常小麦播种期范围内,前移10-15天进行小麦播种育苗,前茬水稻收获后及时移栽小麦苗株,小麦移栽苗龄20~35天,小麦在正常收获期范围内成熟收获。
长江下游沿江“稻-麦”两熟制稻区,水稻正常成熟收获期在10月15-25日,选用生育期长的品种为“南粳46或苏粳9号”,将水稻收获期后延至10月30日-11月15日收获。
对长江下游沿江“稻-麦”两熟制稻区,小麦适宜播种期10月25日至11月10日,采用偏北方向的、冬性强品种是“淮麦24或徐麦99”,将小麦播种前移至10月15日,通过苗床育苗,其苗株在11月5日-11月20日移栽大田。
所述通过春化处理育苗,是小麦育苗时,进行低温春化处理;低温及其处理天数的测算方法,根据所选用的小麦品种所需的低温要求,扣除本地小麦生长期暖冬年份的低温情况,通过两者差值来预估育苗期间所需的相应低温及其处理天数。
本发明的优点:一是稻麦均选用生育期长的品种,通过延长生育期来实现产量的增加;二是稻麦均实现了育苗移栽方式,有效地延长了稻麦从播种至成熟的天数(全生育期),有效地协调了生育期长与季节紧张的矛盾,实现了稻麦集约化生产;三是通过稻麦两种作物产量的同步提高,实现了稻麦两熟制周年协调丰产,将提高稻麦产量15-20%甚至更高。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稻麦两作产量双增周年丰产方法,包括下列步骤:“稻-麦”两熟制茬口衔接:水稻采用机械化栽插或抛栽方式,正常播栽期范围内播种育苗、栽植,选用生育期长的品种(例如:长江下游沿江“稻-麦”两熟制稻区,正常情况下,选用的是早熟晚粳类型品种或是迟熟中粳类型品种,本方法则选用苏南太湖地区或是浙北等地的中熟晚粳类型品种),其成熟期将推迟,延后收获5-20天;小麦采用育苗移栽方式,选用偏北方向的、冬性强品种(冬性“强”,是相对于正常情况下选用的品种而言)(例如:长江下游沿江“稻-麦”两熟制稻区,正常情况下选用春性类型小麦品种,本方法则选用沿淮或是淮北等地的半冬性或是冬性类型品种),通过春化处理育苗移栽,在正常小麦播种期范围内,前移10-15天进行小麦播种育苗,前茬水稻收获后及时移栽小麦苗株,小麦移栽苗龄20~35天,小麦在正常收获期范围内成熟收获。
所述通过春化处理育苗,是小麦育苗时,进行低温春化处理;低温及其处理天数的测算方法,根据所选用的小麦品种所需的低温要求,扣除本地小麦生长期暖冬年份的低温情况,通过两者差值来预估育苗期间所需的相应低温及其处理天数。例:某A小麦品种,完成春化过程需t1℃以下的低温m天,某地暖冬年份低于t1℃的低温n天,则某地种植A品种时,在育苗阶段需进行t1℃以下的低温处理不应少于m-n天。
长江下游沿江“稻-麦”两熟制稻区,水稻正常成熟收获期在10月15-25日,选用生育期长的品种为“南粳46或苏粳9号”,将水稻收获期后延至10月30日-11月15日收获。
对长江下游沿江“稻-麦”两熟制稻区,小麦适宜播种期10月25日至11月10日,采用偏北方向的、冬性强品种是“淮麦24或徐麦99”,将小麦播种前移至10月15日,通过苗床育苗,其苗株在11月5日-11月20日移栽大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未经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8918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菊花的地栽套盆栽培方法
- 下一篇:一种藏红花球茎的繁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