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学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90480.7 | 申请日: | 2015-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0740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9 |
发明(设计)人: | 柴田昌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佳能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N5/232 | 分类号: | H04N5/232;H04N5/217 |
代理公司: | 北京怡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3 | 代理人: | 迟军 |
地址: | 日本东京都大***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 装置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光学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所述光学装置包括:抖动检测单元,第一光学校正单元,第二光学校正单元,变焦检测单元,被配置为计算要被所述第一光学校正单元和所述第二光学校正单元所校正的校正量的校正量计算单元,以及被配置为根据变焦透镜是否执行变焦操作来改变所述校正量的计算方法的控制单元,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控制在停止所述变焦操作的情况下通过分离抖动的频率的演算来计算所述校正量,而在执行所述变焦操作的情况下通过基于所述第一光学校正单元和所述第二光学校正单元的可移动范围的比例演算来计算所述校正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多个校正光学系统校正所拍摄图像的模糊的技术。
背景技术
最近,以下图像模糊校正功能已变得普遍,该图像模糊校正功能不仅对用户静止站立时照相机抖动所引起的所拍摄图像的模糊进行校正,还对在用户单手执行拍摄时所引起的相对较大的模糊以及在用户行走期间执行拍摄时所引起的所拍摄图像的大幅模糊进行校正。
图像模糊校正方法包括以下技术:诸如通过光学地移动校正透镜按照模糊来移位光轴的光学图像模糊校正技术,以及按照模糊改变从由图像传感器所拍摄的图像输出的抠图区域的电子图像模糊校正技术等。
为校正大幅模糊,光学图像模糊校正方式需要增加校正角度,而电子图像模糊校正方式需要设置大的剩余像素区域。两者之中任何一种方法都需要扩大校正范围。然而,当扩大校正范围时,光学图像模糊校正方式会产生如下问题:透镜或致动器在尺寸上增加或者在大幅抖动透镜时光学性能劣化。另外,电子图像模糊校正方式会产生如下问题:有效区域的缩小导致图像质量的劣化,并且传感器尺寸的增加导致电力消耗的增加。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日本特开第2003-202499号公报提出一种设置并驱动用于抖动校正的两个校正光学系统的方法。此外,日本特开第2010-4370号公报提出如下方法:该方法设置了校正光学系统及电子校正系统,并通过将模糊分离成高频带和低频带以及使用两个校正系统对各频带执行校正来校正模糊。
然而,在日本特开第2003-202499号公报以及第2010-4370号公报中公开的传统技术没有考虑变焦操作时进行的控制。因此,产生了下述问题。
也就是,当使用两个校正光学系统分离抖动的频带并执行校正时,两个校正光学系统的可移动范围根据焦距的光学特性而改变。因此,有必要按照焦距在负责校正高频成分的系统和负责校正低频成分的系统之间进行切换以便确保所期望的抖动校正性能。然而,如果变焦操作期间进行在负责校正高频成分的系统和负责校正低频成分的系统之间的切换,那么随着可移动范围的变化会出现诸如端撞(end hit)等图像模糊校正上的失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所做出的,并提供了一种即使在变焦操作时也可获得优良的图像模糊校正效果的摄像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装置,所述光学装置包括:抖动检测单元,其被配置为检测所述装置的抖动;第一光学校正单元,其被配置为基于通过所述抖动检测单元所检测的抖动来校正图像模糊;第二光学校正单元,其被配置为基于通过所述抖动检测单元所检测的抖动来校正图像模糊;变焦检测单元,其被配置为检测是否正在执行变焦透镜的变焦操作,其中,变焦倍率在所述变焦操作中变化;校正量计算单元,其被配置为基于所述抖动计算通过所述第一光学校正单元和所述第二光学校正单元所校正的校正量;控制单元,其被配置为根据是否正在执行所述变焦操作来改变通过所述校正量计算单元计算出的所述校正量的计算方法。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校正量计算单元在所述变焦操作停止的情况下通过分离所述抖动的频率的演算来计算通过所述第一光学校正单元和所述第二光学校正单元所校正的所述校正量,而在所述变焦操作正在执行的情况下通过基于所述第一光学校正单元和所述第二光学校正单元的可移动范围的比例演算来计算通过所述第一光学校正单元和所述第二光学校正单元所校正的所述校正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佳能株式会社,未经佳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904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