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电宝及组合式终端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90921.3 | 申请日: | 2015-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5301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3 |
发明(设计)人: | 李书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21 | 分类号: | H04M1/21;H04M1/02;H02J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汇东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91 | 代理人: | 范晓斌,孙黎生 |
地址: | 31005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 组合式 终端设备 | ||
1.一种带显示屏的充电宝,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屏;
位于所述显示屏下方的蓄电池;和
用于保持所述显示屏和所述蓄电池的壳体;
其中,所述充电宝整体上成形为扁平板状并具有前表面和背表面;所述显示屏位于所述前表面处并提供至少一部分所述前表面,所述显示屏的显示区域的面积和所述蓄电池所占区域的面积均不小于所述前表面的面积的70%;
所述充电宝向外部设备供电;
所述充电宝还包括:
位于所述充电宝两侧的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侧表面,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侧表面为相互平行的平面;
设置在所述第一侧表面处的第一磁性吸附元件和设置在所述第二侧表面处的第二磁性吸附元件,用于吸附在移动终端的侧表面处设置的对应的侧向磁性吸附元件,以便所述充电宝的任一侧能够通过吸附来保持所述移动终端;
多个所述外部设备或/和所述充电宝的显示屏的长度方向的边框依次相互贴合拼接,所述外部设备为移动终端;
设置在所述第一侧表面处的第一导电触点和设置在所述第二侧表面处的第二导电触点,用于与由所述充电宝保持的所述移动终端的侧表面处对应设置的导电触点相互电接触,以提供由所述移动终端向所述充电宝的数据传输和由所述充电宝向所述移动终端的放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宝,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宝整体上成形为基本上为矩形的扁平板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宝,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的显示区域的面积不小于所述前表面的面积的75%、80%、85%、90%或9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宝,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所占区域的面积不小于所述前表面的面积的75%、80%、85%、90%或9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宝,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宝仅具有接收外部电力向所述蓄电池充电、向所述显示屏以及所述外部设备供电、以及接收来自所述外部设备的显示数据在所述显示屏处进行显示的功能。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充电宝,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保持结构,用于在所述背表面处保持移动终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宝,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结构包括用于卡持所述移动终端的卡扣。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宝,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结构包括邻近于所述背表面设置的背侧磁性吸附元件,用于吸附在所述移动终端上设置的对应的背侧磁性吸附元件,以将所述移动终端保持在所述背表面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电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吸附元件不凸出于所述第一侧表面,且所述第二磁性吸附元件不凸出于所述第二侧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充电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触点和所述第二导电触点中的至少一个由弹性材料制成或者被弹簧偏压,使其能够在垂直于其所在的侧表面的方向上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充电宝,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电触点有多个弓形金属片组成,所述第二导电触点凹入所述第二侧表面;
当所述第一导电触点和所述第二导电触点与由所述充电宝保持的所述移动终端的侧表面处对应设置的导电触点相互电接触时,所述第一导电触点垂直于其所在的侧表面的方向上产生形变来使所述移动终端的所述第二侧表面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所述侧表面相互对准地贴合。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充电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触点和所述第二导电触点中的至少一个形成为可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的活动触点;其中,当所述活动触点处于所述伸出位置时凸出于其所在的侧表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充电宝,其中,所述活动触点所在的侧表面具有:
用于容纳所述活动触点的凹入部,和
用于封闭所述凹入部的可拆卸的触点盖。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充电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表面具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导电触点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一导电触点能旋出所述第一凹槽外以与所述移动终端的侧表面处对应设置的导电触点相互电接触,以及所述第一导电触点能向所述第一凹槽内旋转以断开与所述移动终端的侧表面处对应设置的导电触点的电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9092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