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长距离多跨段焊接H型钢屋面梁就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91051.1 | 申请日: | 2015-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1233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01 |
发明(设计)人: | 朱道付;程玉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14 | 分类号: | E04G21/14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4306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长距离 多跨段 焊接 型钢 屋面 就位 方法 | ||
1.一种长距离多跨段焊接H型钢屋面梁就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施工步骤:
步骤一 钢柱安装及安全装置设置:
将厂房柱(1F)和厂房柱Ⅰ(1E)、厂房柱Ⅱ(1D)安装就位并找正,在即将安装屋面梁的厂房柱(1F)和厂房柱Ⅰ(1E)的上端各安装一个防坠器Ⅰ(3A)和防坠器Ⅱ(3B),并用固定钢丝绳(2)将防坠器Ⅰ(3A)、防坠器Ⅱ(3B),分别固定在厂房柱(1F)和厂房柱Ⅰ(1E)柱头上;
步骤二 根据屋面梁的长度及重量选择吊车及站位:
吊车根据需吊装的屋面梁组合长度以及组合后的重量选择吊车(4)的吨位,所述吊车(4)站位设置在每跨内中心位置;
步骤三 屋面梁地面组对:
屋面梁吊装前,设置四块屋面梁组对支撑装置(7),在屋面梁Ⅱ(5B)和屋面梁Ⅲ(5C)的两端各设置一块支撑装置(7),在地面屋面梁Ⅱ(5B)和屋面梁Ⅲ(5C)通过四块支撑装置(7)支撑完成组对,并通过高强度螺栓将屋面梁Ⅱ(5B)和屋面梁Ⅲ(5C)固定连接,邻跨的屋面梁Ⅳ(8B)和屋面梁Ⅴ(8C)的长度为15m,所述屋面梁Ⅳ(8B)和Ⅴ(8C)也按此要求组对;
步骤四 屋面梁安装:
厂房柱(1F)上端先上一名施工人员,并佩带防坠器Ⅰ(3A),施工人员到位后;用钢丝绳(6)将屋面梁Ⅰ(5A)绑扎牢固, 通过吊车(4)吊装至安装的位置,厂房柱(1F)上端施工人员进行屋面梁Ⅰ(5A)找正,并用高强螺栓完成屋面梁Ⅰ(5A)与厂房柱(1F)的连接安装,高强螺栓连接紧固后,所述施工人员在不解除防坠器Ⅰ(3A)的前提下,移位到屋面梁Ⅰ(5A)跨中方向的一端,同时该跨的另一根厂房柱Ⅰ(1E)上再上一名施工人员,并佩戴事先设置在厂房柱Ⅰ(1E)上的防坠器Ⅱ(3B),施工人员到位后,用吊装钢丝绳(6)将已组对完毕的屋面梁Ⅱ(5B)和屋面梁Ⅲ(5C)拴牢,然后用吊车(4)起吊到就位的位置上方处,再在两名施工人员的帮扶下实现屋面梁Ⅱ(5B)和屋面梁Ⅲ(5C)的就位,两名施工人员在屋面梁Ⅱ(5B)和屋面梁Ⅲ(5C)的相应位置先初步安装高强螺栓,再微释放吊车钢丝绳(6),然后再对屋面梁Ⅱ(5B)和屋面梁Ⅲ(5C)的找正并紧固高强螺栓,完成跨屋面梁的安装,同时实现了后一根屋面梁Ⅲ(5C)向邻跨延生,再移动吊车(4)至邻跨进行第三跨的两根屋面梁Ⅵ(9B)、屋面梁Ⅶ(9C)地面组对工作,同时厂房柱(1F)上的施工人员移位到邻跨的另一个厂房柱Ⅱ(1D)上,并按佩戴事先设置的防坠器Ⅲ(3C),同时在屋面梁Ⅲ(5C)深入的屋面梁端头,该施工人员已移位到此处,当第三跨两根15m长度的屋面梁Ⅵ(9B)和屋面梁Ⅶ(9C)在地面组装完毕后,吊车(4)吊起先前组对的屋面梁Ⅳ(8B)和屋面梁Ⅴ(8C)至安装位置,再在两名施工人员的帮扶下实现邻跨屋面梁Ⅳ(8B)和屋面梁Ⅴ(8C)的就位,同时完成第三跨的7.5m长度屋面梁Ⅴ(8C)的延伸,以此方法类推,直至完成整个工程屋面梁的安装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距离多跨段焊接H型钢屋面梁就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的支撑装置(7)通过测量仪器控制高度尺寸,所述高度尺寸是屋面梁Ⅱ(5B)和屋面梁Ⅲ(5C)根据设计要求中的高低差而定,以保证屋面梁Ⅱ(5B)和屋面梁Ⅲ(5C)在地面组对成形后尺寸符合其空中安装的尺寸要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距离多跨段焊接H型钢屋面梁就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的支撑装置(7)为轨道枕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距离多跨段焊接H型钢屋面梁就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的吊车(4)采用25t液压汽车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距离多跨段焊接H型钢屋面梁就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屋面梁Ⅱ(5B)和屋面梁Ⅲ(5C)长度为15m,重量为1100kg,所述屋面梁Ⅱ(5B)和屋面梁Ⅲ(5C)组合后最大吊装重量为2500kg,屋面梁Ⅱ(5B)和屋面梁Ⅲ(5C)组对后长度为30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距离多跨段焊接H型钢屋面梁就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的屋面梁Ⅰ(5A)长度为7.5m,重量为600k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9105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