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核酸自动提取微流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91236.2 | 申请日: | 2015-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621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发明(设计)人: | 邱宪波;雷相阳;向飞;周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化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M1/00 | 分类号: | C12M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沈波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核酸 自动 提取 微流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命医学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完成核酸提取过程的微流控装置。
背景技术
微流控芯片技术由于其独到的技术特点与优势,得到世界各国研究人员的密切关注,正逐渐取得各类突破性进展。原理上,微流控芯片可以把化学或生物等领域中所涉及的样品制备、混合、反应、分离、检测、细胞培养、分选、裂解等基本操作单元移植到在一块很小的芯片上,或者将多个功能模块集成到一个统一芯片上,将可控流体贯穿整个芯片的微通道网络,构建生物、化学微反应器或微系统。对于生物医学诊断领域,其显著优势在于:通过自动化、流水式的工作模式,大幅度缩短样品处理时间,提高检测效率,降低反应试剂和样品的消耗、及检测成本,最终实现自动化、低成本、智能化的快速医学检测。
核酸检测由于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特点,在生命科学、医学检验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实现核酸检测,首先需要对原始样品进行处理,成功提取其中的高纯度核酸模板。现有核酸提取方法往往包括了多个复杂的生物反应步骤,无论是手工完成,还是依靠辅助设备来完成,均存在效率较低,容易出错等不足。由于在样品处理方面的突出优势,微流控芯片通过其集成的多个微反应器,以及由微阀、微泵、微通道构成的可控性微流体网络,为样品处理及核酸自动提取所涉及的样品流动、样品混合、核酸纯化、废液移除等多个步骤提供了一个理想平台。因此,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实现核酸提取的自动化,一方面可以提高核酸检测的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构建一体化核酸自动检测系统打下扎实的基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设计一种自动提取核酸的微流控装置,该装置可以对原始样品,如血液、唾液中的病毒颗粒进行裂解,纯化核酸,最后洗脱得到高纯度的核酸,进一步为PCR(聚合酶链式反应)、基因芯片等下游操作提供样品模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核酸自动提取微流控装置,该装置包括微流控芯片和驱动装置,通过微流控芯片与驱动装置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了操作简单、自动化的核酸提取。
其中,微流控芯片包括芯片上盖1、芯片结构片2、芯片下盖3;芯片结构片2中包括注入孔4、注入通道5、裂解腔6、洗涤腔7、洗脱腔8、挡板9、转移通道10。
所述芯片上盖1和芯片下盖3设置在芯片结构片2的上下两端;芯片结构片2中设有注入通道5、裂解腔6、洗涤腔7、洗脱腔8、转移通道10;所述芯片上盖1、芯片结构片2、芯片下盖3共同组成封闭结构。
所述芯片结构片2中共有一个裂解腔6、三个洗涤腔7和一个洗脱腔8;其中,裂解腔6、洗涤腔7、洗脱腔8组成一个闭合的微流控芯片网络;所述裂解腔6、洗脱腔8设在该微流控芯片网络的两端,三个洗涤腔7设在裂解腔6、洗脱腔8之间且各洗涤腔7相互连接;所述裂解腔6、洗涤腔7、洗脱腔8之间通过转移通道10相连接;所述裂解腔6、洗涤腔7、洗脱腔8的各个侧面均设有一个注入孔4,注入孔4与各腔之间通过注入通道5相连接。
所述各洗涤腔7的每个入口端设有挡板9,用于样品转移过程中截留磁珠,使其停留在当前反应腔,防止磁珠流失。
洗脱腔8所对应的注入孔4同时用于洗脱液的注入及纯化后核酸的移出。
驱动装置包括芯片托盘11、定位槽12、磁铁架13、上磁铁14、下磁铁15、光耦架16、槽型光耦17、电机固定板18、步进电机19、支撑架20、底板21。
所述芯片托盘11的上方固定有上磁铁14,上磁铁14吸附芯片结构片2内的磁珠用以完成样品的逐步转移,芯片托盘11的下方固定有下磁铁15,下磁铁15吸附芯片结构片2内的磁珠,芯片托盘11带动芯片结构片2内的样品往复运动,上磁铁14与下磁铁15均为永久磁铁,并与芯片结构片2中各个腔的中心在同一垂直方向;上磁铁14、下磁铁15均安装在磁铁架13上。
所述芯片托盘11的边缘有距离不等的定位槽12,定位槽12位于芯片托盘11边缘,各定位槽12与各个腔相对应。
所述芯片托盘11与步进电机19紧密配合,通过步进电机19带动芯片托盘11和微流控芯片的转动;步进电机19安装在电机固定板18上。
槽型光耦17安装在光耦架16上,且定位槽12与槽型光耦17相互配合,用以完成转盘转动过程中的定位控制。
磁铁架13、光耦架16、电机固定板18均安装在支撑架20上,所述支撑架20的底部设有底板21。
所述芯片上盖1、芯片结构片2、芯片下盖3的材料为聚碳酸酯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料。
所述芯片上盖1、芯片结构片2、芯片下盖3通过化学粘结或者物理键合进行封闭,构成一个无流体泄露的微流控网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化工大学,未经北京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912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