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可再生能源的蓄电池充电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91813.8 | 申请日: | 2015-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2161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马大中;黄博楠;孙秋野;黄梦彤;李晓瑜;何健峰;彭泽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J7/34;H02J15/00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21109 | 代理人: | 朱光林 |
地址: | 110819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可再生能源 蓄电池 充电 装置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再生能源发电与电气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可再生能源的蓄电池充电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的充电装置是在发电系统正常运行的过程中,能够实现发电过程中性能基本参数的采集和显示,无法达到对上述性能基本参数进行分析、运算来优化充电装置的充电方法。现有技术的充电装置对于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产生的多余电能,无法进行存储和操作,无法实现对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另外,由于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供电的不稳定性,致使发电系统输出的能量具有间歇性和不稳定性,同时当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发生故障的时候缺乏对发电系统进行故障判断及充电方法的选择。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可再生能源的蓄电池充电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可实现对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同时能够对发电系统进行故障判断及充电方法的选择。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可再生能源的蓄电池充电装置,包括:
发电单元,用于采用可再生能源对蓄电池进行供电;
蓄电单元,用于存储所述发电单元供给蓄电池后的多余电能;
DSP控制单元,用于根据采集所述发电单元的状态参数,判断所述发电单元所处的状态,若所述发电单元处于故障状态,则采用基于能量估计的充电方法对蓄电池充电,若所述发电单元处于非故障状态,则采用基于发电预测的充电方法对蓄电池充电;
转换单元,用于将所述发电单元的电能与所述蓄电单元的电能汇总后升压,为蓄电池供电;
所述发电单元的输出端、所述蓄电单元的输出端共同连接至所述转换单元的输入端,所述转换单元的的输出端与蓄电池连接,所述DSP控制单元与所述蓄电单元连接。
可选地,用于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逆变单元,所述逆变单元包括:逆变器和逆变器接入控制器、第一整流器;
所述蓄电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逆变器连接,所述逆变器通过逆变器接入控制器与所述DSP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逆变器与所述第一整流器连接,所述第一整流器与所述发电单元的输出端共同连接至所述转换单元。
可选地,所述发电单元,包括:
用于为所述发电单元提供风电的风力发电机和风机接入控制器;
用于为所述发电单元提供光电的光伏板和光伏接入控制器;
用于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的第二整流器;
用于将所述第二整流器得到的直流电升压的DC-DC变换器;
所述风力发电机通过风机接入控制器与所述第二整流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光伏板通过光伏接入控制器与所述第二整流器的输出端共同连接至所述DC-DC变换器,所述DC-DC变换器与所述逆变单元共同连接至所述转换单元。
可选地,所述DSP控制单元,包括:DSP控制器、存储设备和通信模块;
所述存储设备、所述通信模块外接于所述DSP控制器,所述DSP控制器的输入端与所述蓄电单元连接,所述DSP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逆变单元连接。
可选地,所述蓄电单元采用飞轮转子和飞轮转子控制器存储所述发电单元供给蓄电池后的多余电能;
所述飞轮转子控制器与所述DSP控制单元连接进行信息传输。
可选地,所述转换单元,包括:n路DC-DC电路,每路所述DC-DC电路包括:一个两相Buck-Boost双向DC变换器和一个超级电容,每个所述超级电容串联开关管后与一个两相Buck-Boost双向DC变换器并联连接,所述n路DC-DC电路并联后连接所述蓄电池;
其中,所述n根据蓄电池的能量存储空间确定,所述超级电容采用活性炭材料制作成多孔电极,同时在相对的碳多孔电极之间充填电解质溶液。
可选地,每路所述两相Buck-Boost双向DC变换器,包括:4个场效应管,5个二极管,4个电容,1个互感器;
其中,第一场效应管分别与第一二极管、第一电容并联连接,第二场效应管分别与第二二极管、第二电容并联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串联连接,第三场效应管与第三二极管并联连接,第四场效应管与第四二极管并联连接,所述第三场效应管与所述第四场效应管串联连接,所述互感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所述互感器的另一端与第三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第四电容的一端、第五二极管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第五二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未经东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9181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何首乌的种植方法
- 下一篇:一种提高糯玉米产量及品质的种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