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与桥台分体的桩柱框架组合式桥路过渡段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93051.5 | 申请日: | 2015-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753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15 |
发明(设计)人: | 黄志军;徐实;宋小齐;陈云峰;李丽;夏孝维;赵彦华;华永利;关向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铁路局 |
主分类号: | E01D19/00 | 分类号: | E01D19/00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62100 | 代理人: | 刘继春 |
地址: | 73000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桥台 分体 框架 组合式 路过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工程中桥梁路基沉降差异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与桥台分体的桩柱框架组合式桥路过渡段结构。
背景技术
在交通工程领域,无论是公路还是铁路,桥(或隧道、涵洞)路过渡段问题犹如一块顽疾反复发作且难以彻底治愈。由于桥台(隧道或涵洞)和路基之间存在沉降差异而引起的桥头“跳车”现象,严重影响了行车的舒适性,降低了车辆行车速度和道路的通行能力,同时随着沉降的进一步增大,加大对车辆和桥台结构物的损坏,给行车安全带来巨大安全隐患。
对于是由桥梁、隧道、涵洞、路基等不同的构筑物与轨道共同构成的一条交通线路,不同的构筑物相互影响构成了一条平顺、光滑的线路。为了保证其平顺、光滑及舒适性的要求,就必须严格控制沿线路纵向的沉降差异,尤其是在不同构筑物相接处。由于不同构筑物之间在结构刚度上存在差异,加之不同构筑物接触间段在施工时存在的困难,因此,不同构筑物之间施工后便会存在沉降差异,线路运营后不同的构筑物在交通动荷载的作用下更是加剧了沉降差异,而对于桥(或隧道、涵洞)路过渡段的沉降差异尤为突出。
目前,在交通工程建设领域,治理桥(或隧道、涵洞)路过渡处的沉降差异问题主要采取的措施有三:第一,地基处理措施,主要是采用换填法、加固法等处理过渡区软弱地基;第二设置半刚性过渡段,主要选用优质、轻质填料填筑过渡区;第三,设置过渡板法处理过渡区。上述这些方法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过渡区沉降差异过大的问题,但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与桥台分体的桩柱框架组合式桥路过渡段结构;它可以大大降低过渡段的沉降,提高过渡段的整体稳定性,以解决现有技术不能根治桥(或隧道、涵洞)路过渡区沉降差异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以桥梁路基过渡段作说明。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与桥台分体的桩柱框架组合式桥路过渡段结构,包括地基、桥台、梁体与路基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台后桩柱与钢筋混凝土框架;台后桩柱固设在桥台后面,钢筋混凝土框架包括钢筋混凝土预制水平板与钢筋混凝土预制斜撑板;钢筋混凝土预制水平板与台后桩柱上端通过第一高强铰接螺栓连接,钢筋混凝土预制斜撑板与台后桩柱下部通过第二高强铰接螺栓连接,钢筋混凝土预制水平板另一端与钢筋混凝土预制斜撑板另一端通过第三高强铰接螺栓连接;钢筋混凝土预制斜撑板贴合固定于路基本体。
桥台与路基本体之间底端设有桩柱基础,台后桩柱底端设置于桩柱基础;桩柱基础为台后桩柱提供有效支撑;本发明所使用高强铰接螺栓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和浇筑台后桩柱时与构件整体制作。
本发明钢筋混凝土预制斜撑板贴合固定于路基本体;即钢筋混凝土预制斜撑板与路基本体相连,路基本体为钢筋混凝土框架提供有力支撑。通过钢筋混凝土框架有效控制桥路过渡区沉降。本发明解决了交通线路中异形构筑物之间因刚度差异而出现沉降差异的技术问题。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其优点是:
1)过渡段框架结构的钢筋混凝土水平板、斜撑板与台后桩柱相连形成一个整体静定结构,从结构受力上可以有效的将部分交通荷载通过台后桩柱传递到桩柱基础上,从而控制过渡结构体的变形,进而减小了桥台与过渡段之间的沉降差异;台后桩柱、钢筋混凝土预制水平板与钢筋混凝土预制斜撑板组成稳定的三角形过渡段框架结构,从台后桩柱向路基方向,钢筋混凝土斜撑板与钢筋混凝土水平板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路基本体的厚度逐渐增大,使过渡段结构与路基本体之间实现逐渐过渡,从而有效防止过渡段结构体与路基本体之间发生二次沉降。
2)台后桩柱、钢筋混凝土预制水平板与钢筋混凝土预制斜撑板所组成的三角形过渡段框架结构,形成一个空腔,可以有效克服以往实体过渡段结构体自重过大的弊端,从而减小了过渡段结构本身因自重引起的沉降;同时该过渡段结构也对与之相接触的路基本体减小了负载压力,减小了路基本体的变形,从而实现桥路沉降的平稳过渡;便于养护维修。
3)本发明适用范围较广,施工质量可控,不仅适用于桥路与路基之间的过渡,也适用与隧道与路基之间,涵洞与路基之间的过渡。由于本发明所使用的预制水平板与钢筋混凝土预制斜撑板均为预制装配,可有效控制施工质量,克服了以往桥路过渡段施工质量很难达标的不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桥台,2—钢筋混凝土预制水平板,3—钢筋混凝土预制斜撑板,4—第一高强铰接螺栓,5—台后桩柱,6—桩柱基础,7—路基本体,8—梁体,9—地基,10—第二高强铰接螺栓,11—第三高强铰接螺栓,12—空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铁路局,未经兰州铁路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930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