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态型人工鱼礁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95115.5 | 申请日: | 2015-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5692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2 |
发明(设计)人: | 赵明波;韩广超;朱方军;郑松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海市蓝色经济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1/70 | 分类号: | A01K61/7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69 | 代理人: | 史霞 |
地址: | 264123 山东省威海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态型 人工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人工鱼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态型人工鱼礁。
背景技术
随着捕捞强度逐渐增加,海洋污染范围不断扩大,海洋渔业资源的衰退现象日渐严重,海水养殖业作为对海洋捕捞的补充,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渔业发展中的资源和环境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海洋水产养殖业和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致力于海洋牧场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已成为主要海洋国家的战略选择,也是世界发达国家渔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之一,海底森林是一种国际公认的有效培育渔业资源、营造海洋人工生态系统的方法。
根据海底的地形构造,通过在海底铺设 “沉底式鱼礁”,以及在水中采用 “漂浮式鱼礁”,是形成 “海底森林”的重要技术举措。但是,从现有现有人工鱼礁技术来看,还存在许多的技术缺陷。一方面,现有的人工鱼礁,仅仅是为了达到聚鱼效果,而无法实现养殖功能,并且大多使用混凝土材质,由于混凝土材质的PH值与海水的PH值存在较大的差异,不能短时间内形成聚鱼效应。另一方面,现在的人工鱼礁投掷海底后,由于长时间的淤泥堆积,大部分都深陷海底,达不到高效率的聚鱼效果,并且无法回收循环利用。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人工鱼礁技术聚鱼效应低、不能回收重复利用存在的缺点,达到营造“海底森林”、“海底草原”,促进海洋生物增殖,形成聚鱼与养殖的双重功效,实现高生物量水平的生态平衡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态型人工鱼礁。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态型人工鱼礁,主要包括上半椭圆壳体、下半椭圆壳体,上半椭圆壳体和下半椭圆壳体通过柔性卡槽连接;上半椭圆壳体的顶部设有顶端吊环;下半椭圆壳体上部四周设有内嵌式拉环,内嵌式拉环连接有绳索;绳索的另一端连接浮体;下半椭圆壳体底部四周设有四根可拆卸式支柱。
作为本发明较优选的一种方式,所述的上半椭圆壳体上部设有投掷孔。
作为本发明较优选的一种方式,所述的上半椭圆壳体上部设有若干个对流孔。
作为本发明较优选的一种方式,所述的下半椭圆壳体底部中心设有排水口。
作为本发明较优选的一种方式,所述的排水口设置有过滤网。
作为本发明较优选的一种方式,所述的下半椭圆壳体内表面设有凹凸体附着层。
作为本发明较优选的一种方式,所述的下半椭圆壳体的外表面设有若干个条状凹槽。
作为本发明较优选的一种方式,所述的上半椭圆壳体、下半椭圆壳体、支柱的表面均设有基体层。
作为本发明较优选的一种方式,所述的上半椭圆壳体、下半椭圆壳体、支柱均采用耐腐蚀材料,且材料的PH值在7.9左右。
本发明的生态型人工鱼礁,采用半密封壳体结构,不仅能够起到良好的聚鱼效果,而且在壳体的内部可以用来养殖,增加经济收益,实现聚鱼和养殖的双重功效。采用PH值在7.9左右的材料,并在表面设有利于生物附着和生长的基体层,能够快速实现聚鱼效果,实现高生物量水平的生态平衡效果。可以实现回收、反复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生态型人工鱼礁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上半椭圆壳体俯视图;
图3是图1中下半椭圆壳体俯视图;
图中:1. 上半椭圆壳体;2. 下半椭圆壳体;3. 柔性卡槽;4. 支柱;5. 对流孔;6. 投掷孔;7. 顶端吊环;8. 内嵌式拉环;9. 绳索;10.浮体;11.滤网;12. 凹凸体附着层;13. 基体层;14.条形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生态型人工鱼礁的上半椭圆壳体1和下半椭圆壳体2通过柔性卡槽3连接,上半椭圆壳体、下半椭圆壳体的椭圆的长轴直径为4米,短轴直径为2.5米。
如图2所示,上半椭圆壳体1的上部四周设有若干个对流孔5,对流孔直径为20CM。对流孔5的设置一方面可以促进鱼礁壳体内水的流动循环,另一方面可以减小海流对鱼礁的冲击。上半椭圆壳体上部设有两个投掷孔6,投掷孔直径为30CM,投掷孔6的设置方便投掷饲料。上半椭圆壳体1的顶部设有顶端吊环7,顶端吊环7方便上半椭圆壳体1的起吊。
如图1和图3所示,下半椭圆壳体2底部四周设有四根可拆卸式支柱4,支柱4可深陷海底淤泥以下,使生态型人工鱼礁稳固在海底;支柱4可与下半椭圆壳体2自由拆装,方便人工鱼礁的运输和回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海市蓝色经济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威海市蓝色经济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9511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幼羊喂饲方法
- 下一篇:一种三角帆蚌珍珠的培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