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节能型并联管网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510196246.5 | 申请日: | 2015-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902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1 |
发明(设计)人: | 李德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德生 |
主分类号: | F24F13/00 | 分类号: | F24F13/00;F24F3/00;F25B4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3096 江西省景***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能型 并联 管网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一种并联自来水管网散热等多领域用途的中央空调,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并联自来水管网散热的节能方案;聚循环水;中央空调等均可应用的循环系统的节能技术管网(简称“节能型并联管网系统”)。
背景技术
基于现有循环水散热用加压散热管道的传统模式、且自备管道散热慢等缺点,并无形消耗动力、生产运营成本高为前提。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关键创新点:采用并联自来水管网结构,利用自来水管径大;自来水流动频换的特点,并联管网交换散热快,且散热均匀。
本发明技术方法:根据自来水管网自然压力;利用并联的方法,改变设计循环水散热的方式,用自来水散热及补水促进循环水水泵内循环压力增加,中央空调分别设置吸水水泵和排水水泵;达到高效节能的效果。
本发明创造系统包括:主机中央空调、蒸发器、冷凝器、自来水流动流向、交换排出方向、自来水管网、交换进入方向、自来水散热吸泵D、交换后排水泵B、增压回流方向、回流方向、回流增压泵C、鼓压增流泵A、风机盘管、楼层管道、循环增压泵、楼层管道。
6自来水管网连接8自来水散热吸泵D连接1主机中央空调的3冷凝器连接9交换后排水泵B。
6自来水管网前端由8自来水散热吸泵D吸进自来水增压至1主机中央空调的3冷凝器进行交换由9交换后排水泵B排出循环进入自来水下端管网构成交换循环水散热系统。
1主机中央空调经2蒸发器连接13鼓压增流泵A连接15楼层管道连接14风机盘管连接17楼层管道连接12回流增压泵C。
1主机中央空调经2蒸发器冷媒由13鼓压增流泵A送至15楼层管道提供14风机盘管给用户回流通过17楼层管道经由12回流增压泵C吸进回流至1主机中央空调经2蒸发器构成循环系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专利节能型并联管网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专利水泵A、B、C、D等效图。
1、主机中央空调;2、蒸发器;3、冷凝器;4、自来水流动流向;5、交换排出方向;6、自来水管网;7、交换进入方向;8、自来水散热吸泵D;9、交换后排水泵B;10、增压回流方向;11、回流方向;12、回流增压泵C;13、鼓压增流泵A;14、风机盘管;15、楼层管道;16、循环增压泵;17、楼层管道。
由1主机中央空调与13鼓压增流泵A和9交换后排水泵B及6自来水管网等构成节能环保中央空调系统。
6自来水管网连接8自来水散热吸泵/D连接1主机中央空调经3冷凝器连接9交换后排水泵B。
6自来水管网前端由8自来水散热吸泵D吸进自来水增压至1主机中央空调的3冷凝器进行交换由9交换后排水泵B排出循环进入自来水下端管网构成交换循环水散热系统。
1主机中央空调经2蒸发器连接13鼓压增流泵A连接15楼层管道连接14风机盘管连接17楼层管道连接12回流增压泵C。
1主机中央空调经2蒸发器冷媒由13鼓压增流泵A送至15楼层管道提供14风机盘管给用户回流通过17楼层管道经由12回流增压泵C吸进回流至1主机中央空调经2蒸发器构成循环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并对照附图1节能型并联管网系统发明专利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如:循环水水泵。
本发明方法由1主机中央空调与13鼓压增流泵A和9交换后排水泵B及6自来水管网等构成节能中央空调系统。
利用本节能型并联管网 ,利用管内自来水的压力,完善良性内循环闭环消耗,达到高效节能循环鼓压增流系统。
6自来水管网连接8自来水散热吸泵D连接1主机中央空调经3冷凝器连接9交换后排水泵B。
6自来水管网前端由8自来水散热吸泵D吸进自来水增压至1主机中央空调的3冷凝器进行交换由9交换后排水泵B排出循环进入自来水下端管网构成交换循环水散热系统。
1主机中央空调经2蒸发器连接13鼓压增流泵A连接15楼层管道连接14风机盘管连接17楼层管道连接12回流增压泵C。
1主机中央空调经2蒸发器冷媒由13鼓压增流泵A送至15楼层管道提供14风机盘管给用户回流通过17楼层管道经由12回流增压泵C吸进回流至1主机中央空调经2蒸发器构成循环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德生,未经李德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9624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群组控制太阳能高温热发电集热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中央空调水泵控制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