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携式双线圈电磁铆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96608.0 | 申请日: | 2015-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418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邓将华;程溧;黄伍平;詹艳然;江星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J15/38 | 分类号: | B21J15/38;B21J15/24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双线 电磁 铆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便携式双线圈电磁铆接装置,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磁铆接技术主要应用在航空航天领域,电磁铆接设备包括电磁铆接储能系统和外部电磁力发生装置两大部分。其原理通过电容器储能并在初级线圈中放电,使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中产生磁场,进而产生排斥力,以此达到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目的。
参照图13,文献“公开号是CN101890473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低电压电磁铆枪,其动力部分结构包括导套、前盖、冲头、螺母、压缩弹簧、放大器、出气孔、绝缘衬板、驱动片、铜带、线圈骨架、边缘接线柱、接线柱隔板、中心接线柱。
其动力的产生由电磁铆接设备23对缠绕成盘形的铜带施加一个瞬时脉冲大电流产生一个脉冲强磁场,作用于驱动片上产生一个感应涡流,产生排斥力。在通过放大器传递到冲头上。由于驱动片上存在磁滞现象,故感应涡流的峰值与线圈电流峰值在时间上并不重合,存在能量损失。此外单一线圈产生的能量有限,在电磁铆枪装置尺寸受限的情况下,成形力比较小,难以实现较大直径铆钉的成形。
此外导套固定在前盖上,冲头与放大器连接,在导套内滑动,并通过弹簧、螺母进行限位。驱动片与铜带之间的间隙即为该电磁铆枪驱动头的工作行程。紧固件的装配中一般要求工作行程大于夹层的厚度。但在实际铆接过程中枪体后退,紧固件装配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行程不足的情况。
此外其减震系统由减震橡胶、减震弹簧、枪筒、后盖、弹簧滑道、后盖法兰、内六角螺钉构成,为双层减震结构,减震橡胶为第一级减震,减震弹簧为第二级减震。由枪筒、后盖、内六角螺钉连接在一起的组件同时起到中间质量块的作用。由于这种结构能量损耗主要依靠摩擦和弹簧变形,因此消耗很慢震感持续时间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双线圈电磁铆接装置用以解决电磁能量损失、单一线圈产生能量有限、在尺寸受限的情况下难以实现较大直径铆钉的成形问题、工作行程不足的问题、减震系统无法快速消耗后坐力能量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便携式双线圈电磁铆接装置,包括枪体后筒、枪体前筒,所述枪体前筒通过减震系统与枪体后筒实现相对的往复滑移运动,所述枪体前筒的前端内固连有初级线圈,套设有位于初级线圈旁侧可滑移的次级线圈,所述次级线圈前端面通过放大器与铆模固连,后端面固连有穿过初级线圈的中间轴芯,所述中间轴芯通过弹性限位机构、导正机构与枪体后筒、枪体前筒实现相对的往复滑移运动,所述初级线圈、次级线圈分别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枪体后筒的端面后侧固连有端盖,所述枪体后筒与枪体前筒之间设置有滑动筒,所述滑动筒一端通过套设并固定于枪体前筒内的支撑板与枪体前筒固连,另一端套设于枪体后筒上实现相对的往复滑移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减震系统由单向阻尼器、缓冲弹簧组成,所述单向阻尼器上下对称分布于滑动筒与枪体后筒内部,所述单向阻尼器前端通过前固定头、固定螺钉固连在支撑板的阶梯孔上,后端通过后固定头、固定螺钉固连在端盖的螺纹孔与接头通孔上,所述缓冲弹簧左右对称分布于滑动筒与枪体后筒内部,所述缓冲弹簧前端固定在支撑板的固定沉孔上,后端固定在端盖的固定沉孔上。
进一步的,所述初级线圈套设于枪体前筒内,所述初级线圈底面通过橡胶垫支撑在支撑板上并通过固定螺钉穿过阶梯孔与支撑板进行固连,所述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相向设置,所述次级线圈套设于放大器内,所述次级线圈底面支撑在放大器上并通过固定螺钉与放大器固连,所述放大器套设于枪体前筒内部实现相对枪体前筒的往复滑移运动,所述放大器前端通过螺纹孔与铆模的尾部螺纹固连,后端通过螺纹孔与中间轴芯的头部螺纹固连。
进一步的,所述枪体前筒、放大器周侧开设有用于线路进出的矩形槽,所述初级线圈的铜带通过穿过枪体前筒的矩形槽的电线与电磁铆接设备的一个放电回路相连,所述次级线圈的铜带通过穿过枪体前筒、放大器的矩形槽的电线与电磁铆接设备的另一个放电回路相连,所述电磁铆接设备与控制台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限位机构包括前限位弹簧、后限位弹簧,所述后限位弹簧一端固定在端盖的固定沉孔上,另一端固定在与中间轴芯端部连接的弹簧支撑板上,所述前限位弹簧一端通过垫片支撑在中间轴芯的阶梯轴上,另一端支撑于导正机构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966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