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对口蹄疫病毒有抑制作用的干扰靶序列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196711.5 申请日: 2011-04-25
公开(公告)号: CN104774856B 公开(公告)日: 2017-12-08
发明(设计)人: 张永光;王永录;刘永生;陈豪泰;张杰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
主分类号: C12N15/55 分类号: C12N15/55;C12N15/113;C12N15/85;A01K67/027
代理公司: 兰州振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62102 代理人: 张晋
地址: 730046 甘肃*** 国省代码: 甘肃;6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抑制 作用 干扰 序列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段具有抑制免疫作用的序列,确切讲本发明涉及对口蹄疫病毒有抑制作用的干扰靶序列。

背景技术

口蹄疫是一种由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引起的,主要危害偶蹄兽的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其特征是传播途径多,传播速度快,流行范围广,传染性强,感染率高,病原变异大,危害程度烈,几乎每年都给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交叉保护试验和血清学试验确证口蹄疫病毒有7个血清型,即O、A、C(欧洲型)和Asia1(亚洲1型)以及STA1、STA2、STA3(南非型)。目前还没有针对该病的有效治疗药物,主要还是以预防为主。然而实验证明,各不同血清型间几乎没有交互免疫性,即一种抗血清仅能保护一种病毒类型的感染。此外,口蹄疫发病迅速,传染极快,感染动物通常在2~3天内便发生严重的疾病。灭活疫苗一般在接种7天后才能产生保护性抗体,开始发挥抗病毒作用。因此,目前的疫苗不足以应对快速的疾病爆发,需要开发更有效的抗病毒策略来解决这些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对口蹄疫病毒有抑制作用的干扰靶序列,以及由这些靶序列制备的质粒,预期这些干扰靶序列和质粒能够使奶牛对口蹄疫病毒有一定抑制作用,并可在培育转基因抗口蹄疫病毒奶牛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对口蹄疫病毒有抑制作用的干扰靶序列是位于奶牛功能基因ENTPDase6mRNA上的RNA干扰靶序列,其序列为序列表中的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SEQ ID No.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和SEQ ID No.3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上述的序列SEQ ID No.1、SEQ ID No.2和SEQ ID No.3在培育转基因抗口蹄疫病毒奶牛中的应用。

根据前述的SEQ ID No.1靶序列可确定出发夹状DNA互补序列,利用合适的基因载体将该DNA序列转染至牛细胞后可以转录成发夹状双链RNA,能够与奶牛功能基因ENTPDase6中的SEQ ID No.1片段特异性结合,从而抑制ENTPDase6的正常表达,使其表达产物量降低,进而抑制口蹄疫病毒的复制。该发夹状DNA互补序列的正义链序列为序列表中SEQ ID No.4;反义链序列为序列表中SEQ ID No.5。

根据前述的SEQ ID No.2靶序列可确定出发夹状DNA互补序列,利用合适的基因载体将该DNA序列转染至牛细胞后可以转录成发夹状双链RNA,能够与奶牛功能基因ENTPDase6中的SEQ ID No.2片段特异性结合,从而抑制ENTPDase6的正常表达,使其表达产物量降低,进而抑制口蹄疫病毒的复制。该发夹状DNA互补序列的正义链序列为序列表中SEQ ID No.6;反义链序列为序列表中SEQ ID No.7。

根据前述的SEQ ID No.3靶序列可确定出发夹状DNA互补序列,利用合适的基因载体将该DNA序列转染至牛细胞后可以转录成发夹状双链RNA,能够与奶牛功能基因ENTPDase6中的SEQ ID No.3片段特异性结合,从而抑制ENTPDase6的正常表达,使其表达产物量降低,进而抑制口蹄疫病毒的复制。该发夹状DNA互补序列的正义链序列为序列表中SEQ ID No.8;反义链序列为序列表中SEQ ID No.9。

上述的各发夹状DNA互补序列可在培育转基因抗口蹄疫病毒奶牛中的应用。

利用前述的发夹状DNA互补序列可以制备成相应的重组质粒。这些重组质粒也可在培育转基因抗口蹄疫病毒奶牛中的应用。

众所周知,病毒的感染及致病性决定于病毒和机体两方面。病毒基因决定着病毒的侵入与复制能力;机体则通过主动或诱导产生的免疫物质发挥抗感染作用。因此,抗病毒感染研究也应从病毒基因和机体抗病毒基因两个方面进行研究。由于口蹄疫病毒存在多个血清型并且病毒本身容易容易变异,单纯用疫苗来预防口蹄疫的爆发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而从动物机体本身入手,培育出具有抗病毒感染或复制的转基因动物是一个诱人的研究方向。转基因动物研究是人类按照意愿有目的、有计划、有根据、有预见地改变动物的遗传组成,是基于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动物胚胎和配子生物工程技术的一项实验技术。转基因动物的产生标志着人们可成功应用转基因技术,避开物种间杂交不育的生殖隔离,进行基因交流,打破物种界限,突破亲缘关系的限制,培育出自然界和常规育种难以产生的具特别优良性状的动物品种。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967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