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线缆退火过程中加热后的冷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96852.7 | 申请日: | 2015-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3120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08 |
发明(设计)人: | 邬月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启东鹏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F1/08 | 分类号: | C22F1/08;C21D9/52;C21D1/26 |
代理公司: | 烟台双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7225 | 代理人: | 牟炳彦 |
地址: | 2262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线缆 退火 过程 加热 冷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缆加工设备,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线缆退火过程中加热后的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线缆经过拉制工序后,铜线内部产生了残余应力,外部表现为线缆变硬、变脆,需要通过必要的热处理工序来消除这种应力和恢复线缆的综合性能,这一过程就是对线缆进行退火处理,通常方法是把拉制好的线缆放入加热炉内加热到一定温度并保温一定的时间,然后再让线缆随着炉体自然冷却,但是,让线缆随着炉体自然冷却会花费很长的时间,这不利于线缆的后续加工进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线缆进行退火处理后,线缆随着炉体自然冷却,花费的时间较长,不利于提高线缆的后续加工效率。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退火过程中加热后的冷却装置,包括护线管、冷却壳体、收线壳体;所述收线壳体包括密闭的收线腔室,所述收线腔室内设有线缆卷绕装置;所述冷却壳体包括密闭的冷却腔室;所述护线管包括第一护线管段与第二护线管段,所述第一护线管段的一端与加热炉密封衔接,且与加热腔室连通,所述第一护线管段的另一端与冷却壳体的一端密封衔接,且与冷却腔室连通,所述第二护线管段的一端与冷却壳体的另一端密封衔接,且与冷却腔室连通,所述第二护线管段的另一端与收线壳体密封衔接,且与收线腔室连通;所述冷却壳体上设有喷嘴,所述喷嘴连通冷却壳体外界与冷却腔室,所述喷嘴连通冷却壳体外界的一端连接液态气体供应装置,液态气体在利用载体的情况下通过喷嘴喷入冷却腔室;所述冷却壳体上开设有连通外界的通孔,冷却腔室通过所述通孔与冷却壳体外界的抽气装置连接。
按上述技术方案,线缆在加热炉的加热腔室内加热,加热完成后,线缆经第一护线管段进入冷却腔室,液态气体在利用载体的情况下通过喷嘴喷入冷却腔室,喷向线缆,对线缆进行适当冷却,之后,抽气装置将冷却腔室中的液态气体和载体抽走。之后,线缆经过第二护线管段进入收线腔室,线缆卷线装置卷绕线缆。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液态气体借助载体对线缆进行适当冷却,以提高线缆退火处理的效率。在液态气体借助载体喷向线缆进行降温的同时,液态气体可从线缆表面带走氧化皮及其他杂琐,再由抽气装置将氧化皮颗粒及其他杂琐随液态气体和载体从冷却腔室中抽走。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说明,所述液态气体为惰性气体,优选氮气,所述载体为压力气体。
作为本发明对上述冷却壳体的一种说明,所述冷却壳体呈圆筒状,所述喷嘴的数量优选八个,所述八个喷嘴沿圆周向均匀分布在冷却壳体上,所述八个喷嘴位于冷却壳体的同一径向平面上。工作中,八个喷嘴中的液态气体同时喷向线缆表面。
基于上述对于冷却壳体的说明,所述冷却壳体上开设有两个连通外界的通孔,所述两个通孔相向设置,两个通孔均与抽气装置连接。
基于上述对于冷却壳体的说明,所述第一护线管段的中心线、第二护线管段的中心线、冷却壳体的中心线重合。如此设计,线缆从加热腔室中笔直地通向收线腔室中。
作为本发明对收线壳体的一种的说明,所述线缆卷绕装置包括卷线轴、卷线筒;所述卷线轴包括方形轴部和圆形轴部,所述方形轴部的横截面为方形,所述圆形轴部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方形轴部和圆形轴部的连接处设有径向定位板,所述方形轴部远离径向定位板的一端面上螺接有定位件;所述卷线筒的内腔横截面为方形,所述卷线筒两端设有径向护板;所述卷线筒套设在卷线轴的方形轴部上,所述卷线筒的一端止于卷线轴的径向定位板,另一端止于定位件,所述卷线轴的圆形轴部一端枢接在收线腔室的一侧壁上,且突出收线壳体与电机联接。电机驱动卷线轴旋转,卷线轴带动卷线筒旋转卷绕线缆,卷线筒完成线缆的卷绕后,操作人员从卷线轴上旋下定位件,再从卷线轴的方形轴部上取下卷线筒。
基于上述对于收线壳体的说明,所述收线壳体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位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的中间壳体部,所述第二侧板与中间壳体部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一侧板固定连接在中间壳体和第二侧板上,所述固定连接为可拆连接,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中间壳体部组构成密闭的冷却腔室;所述卷线轴的圆形轴部一端枢接在第二侧板上。其中,所述中间壳体部呈圆环状,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呈方形板状,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四个角处开设有相对应的螺栓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位于中间壳体部的外部,所述第一侧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第二侧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启东鹏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未经启东鹏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9685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