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纤维布复合电热膜在审
申请号: | 201510196887.0 | 申请日: | 2015-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682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发明(设计)人: | 陈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芳 |
主分类号: | H05B3/34 | 分类号: | H05B3/34;H05B3/10;H05B3/0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纤维 复合 电热 | ||
1.一种纤维布复合电热膜,包括上绝缘层(1),带阻隔孔的纤维复合布发热膜(2)和下绝缘层(3);上绝缘(1)位于带阻隔孔的纤维复合布发热膜(2)的上面且与带阻隔孔的纤维复合布发热膜(2)的上表面紧密相连;下绝缘层位于带阻隔孔的纤维复合布发热膜(2)的下面且与带阻隔孔的纤维复合布发热膜(2)的下表面紧密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布复合电热膜,其特征在于上绝缘层(1)和下绝缘层(2)可以是涂覆有粘胶的纤维布,也可以是涂覆有粘胶的高分子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布复合电热膜,其特征在于带阻隔孔的纤维复合布发热膜(2)由第一电极(2-2)、导电发热区(2-3)、阻隔孔(2-4)、第二电极(2-5)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阻隔孔的纤维复合布发热膜(2),其特征在于第一电极(2-2)位于带阻隔孔的纤维复合布发热膜(2)一条边的边缘;第二电极(2-5)位于带阻隔孔的纤维复合布发热膜(2)上第一电极(2-2)所在的边的对边边缘。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阻隔孔的纤维复合布发热膜(2),其特征在于第一电极(2-2)和第二电极(2-5)可以是金属丝与带阻隔孔的纤维复合布发热膜(2)的基布混合编织形成的金属带,也可以是金属丝或金属编织带与带阻隔孔的纤维复合布发热膜(2)的基布缝合形成的金属带,还可以是通过电镀方式在带阻隔孔的纤维复合布发热膜(2)的基布上形成的金属镀层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阻隔孔的纤维复合布发热膜(2),其特征在于导电发热区(2-3)是由带阻隔孔的纤维复合布发热膜(2)的基布在导电油墨中浸润后,经过对辊挤压或者平板挤压以及后续加热烘干或加热固化形成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阻隔孔的纤维复合布发热膜(2),其特征在于导电油墨可以是碳-无机胶复合导电油墨或金属-无机胶复合导电油墨,也可以是碳-高分子胶复合导电油墨或金属-高分子胶复合导电油墨。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阻隔孔的纤维复合布发热膜(2),其特征在于阻隔孔(2-4)是位于第一电极(2-2)和第二电极(2-5)之间的导电发热区(2-3)的穿透带阻隔孔的纤维复合布发热膜(2)的长孔;阻隔孔(2-4)的长轴方向与带阻隔孔的纤维复合布发热膜(2)的第一电极(2-2)所在的边垂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阻隔孔的纤维复合布发热膜(2),其特征在于阻隔孔(2-4)可以是长方孔或带圆角的长方孔,也可以是椭圆孔,还可以是带有波浪边的长孔。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阻隔孔的纤维复合布发热膜(2),其特征在于带阻隔孔的纤维复合布发热膜(2)可以布置1个阻隔孔,也可以布置有2个以上互相平行的阻隔孔。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阻隔孔的纤维复合布发热膜(2),其特征在于可以在第一电极(2-2)的外侧设置工艺边(2-1);在第二电极(2-5)的外侧设置工艺边(2-6)。
12.根据权利要求5和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阻隔孔的纤维复合布发热膜(2),其特征在于纤维复合布发热膜(2)的基布可以是玻璃纤维编织布,也可以是高分子材料纤维编织布,还可以是植物纤维编织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芳,未经陈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9688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