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不规则基坑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96945.X | 申请日: | 2015-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904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2 |
发明(设计)人: | 叶长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长青 |
主分类号: | E02D17/02 | 分类号: | E02D17/02;E02D1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不规则 基坑 施工 方法 | ||
1.一种不规则基坑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基坑压顶梁采用双拼槽钢,支护桩采用三轴搅拌桩插型钢方式,三轴搅拌桩桩径为600~700mm,三轴搅拌桩搭接200mm,三轴搅拌桩外侧设置止水帷幕,止水帷幕深度为基坑开挖深度的2.5~3倍,锚杆插入基坑边缘地基土长度为14~20m,锚杆倾角为20°~25°,锚杆为全长锚固粘法,锚杆张拉锁定值为50KN,第一层锚杆通过锚具固定在压顶梁,第二层锚杆通过锚具固定在腰梁;基坑内被动土进行加固,被动土加固区采用注浆加固;基坑内被动土加固深度为地下室底板底标高以下1至1.2倍基坑开挖深度,被动土加固宽度为地下室底板边缘以内1.2~1.8m;
基坑内平行于压顶梁方向设置导向梁,导向梁离压顶梁距离为50~80cm,导向梁搁置在工程桩上面,导向梁与工程桩的主筋焊接,导向梁和压顶梁通过预应力拉杆联接,预应力拉杆直径为20~25mm,压顶梁和导向梁均设预留孔以便预应力拉杆穿越,预留孔直径为22~27mm,预应力拉杆在张拉端采用锚固件固定在钢垫板,钢垫板厚度为6~8mm,预应力拉杆设置间距为1~1.5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规则基坑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施工步骤包括:
(1)施工支护桩
三轴搅拌桩在下沉和提升过程中均应注入水泥浆液,同时严格控制下沉和提升速度;下沉速度不大于1m/min,提升速度不大于1.3m/min,桩顶以下3m范围内应进行复搅和桩底部分持续搅拌注浆,注浆压力为1.0MPa~2.5MPa;
起吊前在距型钢顶端0.2m处开一个中心孔,孔径约4cm,装好吊具和固定钩,然后用桩机起吊型钢,必须保持垂直;
在装机护筒侧设定位卡槽,定位卡必须牢固、水平,然后将型钢钢底部中心对正桩位中心并沿定位卡徐徐垂直插入水搅拌桩体内,用线锤或经纬仪控制垂直度,垂直度应小于5‰;
型钢插入前须涂减摩剂,型钢拔出后应及时用水泥砂浆灌注密实;
在内部结构施工钢筋绑扎施工以前,沿围护墙体铺设隔离油毛毡或隔离软夹板,使内部结构混凝土与待拔型钢完全隔离,减少型钢顶拔阻力和难度;
(2)施工止水帷幕
(3)对基坑内被动土进行加固
(4)施工压顶梁
(5)第一层土方开挖
为保证锚杆施工作业面,要求水平方向距桩墙处至少留出6~8米的作业面,土方开挖要配合进行;开挖第一层土方至第一层锚杆位置,预留深度0.3米的位置以便排浆;
(6)施工锚杆
第一次喷射下沉过程根据地层的软硬程度选用合适的喷射压力,且下沉速度不大于1.0m/min,应根据施工具体返浆情况确定速度,确保喷射连续均匀;
喷射钻退时,使用压力为15~25MPa,退钻速度不大于0.7m/min;提升速度要均匀,如遇喷嘴堵塞情况,应立即导通喷嘴,保证喷浆量,从而保证成锚质量;
(7)施工导向梁
(8)第二层土方开挖
开挖第二层土方至第二层锚杆位置,预留深度0.3m的位置以便排浆及安装腰梁之用;
(9)施工腰梁
对于墙体凸出部分,需要用风镐进行破碎,而对于墙体凹陷部分,则可根据腰梁的位置,采用方木或垫铁进行垫支处理;
(10)施工锚杆
(11)预应力拉杆张拉
钢拉杆最终张拉值为设计预应力值的115%,即张拉锁定值超张拉15%;
(12)锚杆张拉
待锚杆中水泥浆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张拉;
(13)第三层土方开挖
将土方开挖至地下室底板底标高,按照分段分层开挖,分段长度不宜大于35m,开挖厚度为50~60cm;
(14)拆除支撑
支撑拆除应按自上而下、对称顺序进行,不得垂直交叉作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规则基坑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型钢采用插一隔一或插二隔一的方式插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规则基坑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止水帷幕采用水泥旋喷桩,水泥旋喷桩桩径为500~600mm,水泥旋喷桩搭接200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不规则基坑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在锚杆位置带水开孔,钻进角度与锚杆角度相同;要求穿透支护桩及止水桩,避免水平桩锚施工的二次引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长青,未经叶长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9694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用于浅水淤泥河道的基坑开挖支护方法
- 下一篇:一种保险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