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黄褐斑的外用中药在审
申请号: | 201510197104.0 | 申请日: | 2015-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258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2 |
发明(设计)人: | 吴传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繁昌县智融中药材专业合作社 |
主分类号: | A61K36/899 | 分类号: | A61K36/899;A61P17/00;A61K35/64;A61K35/413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方峥 |
地址: | 2412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黄褐斑 外用 中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黄褐斑的外用中药,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黄褐斑,俗称“蝴蝶斑”,是主要发生在面部的一种色素沉着,属于色损容性皮肤病;中医称其为“面尘”、“肝斑”,西医认为,它与内分泌功能紊乱、性激素水平异常、血液黏稠度增高等有关;目前,临床上治疗黄褐斑采用外用药物是最简单、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外用酪氨酸酶抑制剂软膏;虽然这些方法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效果不理想,往往治标不治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黄褐斑的外用中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治疗黄褐斑的外用中药,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柴胡4-6、香附子8-10、陈皮5-6、丹参2-4、川芎7-8、当归8-10、山茱萸3-5、夜交藤2-4、合欢皮6-8、川木通1-3、白芨5-6、丹参2-4、洋甘菊6-8、巴戟天1-3、僵蚕2-4、没药6-8、桑寄生3-4、人工牛黄1-3、覆盆子2-4、刺蒺藜3-4、菟丝子2-4、旱柳叶4-5和甘蔗皮4-5。
治疗黄褐斑的外用中药,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柴胡5、香附子9、陈皮5.5、丹参3、川芎7.5、当归9、山茱萸4、夜交藤3、合欢皮7、川木通2、白芨5.5、丹参3、洋甘菊7、巴戟天2、僵蚕3、没药7、桑寄生3.5、人工牛黄2、覆盆子3、刺蒺藜3.5、菟丝子3、旱柳叶4.5和甘蔗皮4.5。
用量及用法:按组成原料的重量份称取各原料,研磨粉碎,过200目筛,然后加入适量医用酒精调和成糊状,涂敷于患处,每日一次,15天为一疗程,一般2-3个疗程即可治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外用中药具有调和气血、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功效,可刺激皮肤新陈代谢,祛斑美容;而且本发明的中药无任何毒副作用,使用方便,成本低,疗效好,治愈率高;经多年的临床应用,有效率100%,治愈率96%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治疗黄褐斑的外用中药,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g)为:柴胡5、香附子9、陈皮5.5、丹参3、川芎7.5、当归9、山茱萸4、夜交藤3、合欢皮7、川木通2、白芨5.5、丹参3、洋甘菊7、巴戟天2、僵蚕3、没药7、桑寄生3.5、人工牛黄2、覆盆子3、刺蒺藜3.5、菟丝子3、旱柳叶4.5和甘蔗皮4.5。
用量及用法:按组成原料的重量份称取各原料,研磨粉碎,过200目筛,然后加入适量医用酒精调和成糊状,涂敷于患处,每日一次,15天为一疗程,一般2-3个疗程即可治愈。
典型病例:
病例1、卫某,女,27岁,面部患黄褐斑三余年,边缘明显,无主观症状和全身不适,多方治疗无效,后涂敷本发明的外用中药,每日一次,使用1 个疗程后,斑点明显减淡,继续使用2 个疗程后,斑点消失,痊愈。
病例2:苏某,女,56岁,随着年纪增长患者面部起斑,累及眶周、前额、上唇和鼻部,边缘一般较明显,确诊为黄褐斑,涂敷本发明的外用中药,每日一次,涂敷两个疗程后,褐斑颜色变淡,继续涂敷两个疗程以巩固疗效,痊愈,1 年后随访无复发。
病例3:张某,女,38岁,长期工作繁重,精神紧张,熬夜,劳累;面部长有若干黄褐斑,多方治疗无效,一直使用化妆品以掩盖,后涂敷本发明的外用中药,每日一次,连续涂敷三个疗程后,黄褐斑完全消失,面部皮肤光滑如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繁昌县智融中药材专业合作社,未经繁昌县智融中药材专业合作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971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心火上炎型口疮的中药组合物
- 下一篇:一种具有温胃调理功能的外敷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