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刺五加驯化栽培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197972.9 | 申请日: | 2015-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377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发明(设计)人: | 张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萍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A01G9/10;A01G7/06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刺五加 驯化 栽培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育苗方法,特别是一种刺五加驯化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刺五加[Acanthopanx senticosus(Rupr.et Max-im.)Harms]五加科五加属多年生为落叶灌木,是我国东北林区珍贵的山野菜和地道药材,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市场前景广阔。随着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仅靠现有的野生资源已远不能满足社会需要,供需矛盾日趋加剧,致使野生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甚至已濒危枯竭,已被列入国家三级保护植物。为了更好地保护和扩繁刺五加物种资源,如何实现该物种的可持续利用,产业化发展,从国家到地方高度重视,除制定有关保护法规外,人工栽培是必由之路。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刺五加驯化栽培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苗床的设置:平地用砖砌边,高30~35cm,内宽80~100cm,长度视地形和插苗数量而定,也可砌成北墙高南墙低的插床,东西两边砌成北高南低的斜面,用泥抹平,下垫10厘米厚的粗石砾,垫稻草10厘米,铺基质,所述基质为田园土85%~90%,有机肥5%~10%,草木灰1%磷肥4%,上层河沙25~30厘米,上层河沙用0.3%~0.5%高锰酸钾溶液消毒,苗床用竹竿支架覆盖塑料薄膜或作小拱棚;
插条的选取:清晨、傍晚、阴天或雨后,在选好的优良单株上采1年生的或当年生半木质化的健康枝条,采下的枝条和叶面要避免失水,保持枝条及叶面的湿润,将枝条剪成长度为6~10cm的插条,留3~4个节,顶端留1~2对叶为好,留叶片的多少还要根据扦插设备控制湿度的能力而定,天旱、保湿差的情况下要少留,枝条上下要剪平,上刀口应距离第一个节0.2~0.3cm,下剪口要靠近最基部的节,这样最有利于生根发芽,插条剪好后随即捆扎,下端齐平,每捆50条,用湿润物覆盖保湿待用,尽量缩短放置时间,最好随剪随插。在生长壮健,结实良好,杆型好,无病虫害的幼龄树上选择发育充实,芽苞饱满,节间距较短,插条剪成6—10cm长,留3—4个节,节上部留2—4片叶,上端在节上方5—8mm处剪断,下端剪成斜面,下剪口要靠近节的基部,在剪枝的过程中应把半木质和木质化或枝条上部和枝条下部剪的枝分开捆扎,嫩枝细枝浸药时间短些;
插条处理:插条剪好后,每50~100根插条捆扎成一捆,剪好的插穗用0.125%多菌灵溶液浸泡杀菌30分钟,将吲哚丁酸溶解于少许酒精内,待溶解完后,配成50×10-6溶液将插条下端2-4cm浸入溶液中处理12—16小时,在配制浸泡溶液时可加适当的滑石粉、维生素B12、白糖;
扦插:株距2cm,行距4-6cm,叶片与行距垂直,注意勿使叶片重叠,互相遮挡,扦插深度为插条长度的2/3左右,然后立即浇水,盖上塑料薄膜;
扦插后管理:扦插过程中应避免插条风吹日晒,做到随插随取,同时防止下剪口的机械损伤,并及时浇透水,秋季扦插时,及时搭盖小拱棚,塑料薄膜上覆盖草帘等保温、保墒,刺五加扦插生根的条件是插圃土壤温度22℃~27℃,气温18℃~22℃。扦插初期不揭开草帘,透光率保持在20%左右,愈伤组织形成至生根阶段,根据拱棚内气温变化揭盖草帘,盖上遮阴网,中午气温高时适当喷雾;
根外追肥:插条愈伤组织形成后,每隔半个月喷施0.1%的硼砂、尿素混合液,插条生根后,每10天喷施0.2的KH2PO4一次;补充养分当插条生根达40%左右,除根据天气变化继续加强对水分、温度、湿度、光照等所需条件的调控外,还需补充一定数量的养分,一般用喷雾器每隔10~15天喷一次1%~2%浓度的硼砂、尿素、磷酸二氢钾或0.1%~0.3%的复合肥喷施。此外还要经常注意插床的清洁,及时清除落叶和杂早,拔去已经枯死的插条,如床面出现板结,应及时用耙浅松土,以减少杂菌感染;
炼苗在插条生根后还需要炼苗,可根据天气情况,从两头通风到揭半边的方法逐步揭开覆盖膜,让其适应室外温度和外部环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萍;,未经张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9797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