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山楂降压养生中药茶饮品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198170.X | 申请日: | 2015-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862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董小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董小红 |
主分类号: | A23F3/14 | 分类号: | A23F3/14;A61K36/82;A61P9/12;A61P1/08;A61P2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247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山楂 降压 养生 药茶 饮品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茶领域,具体涉及由中药原料与茶配伍制成的养生中药茶饮品及制各方法。
背景技术
肝阴虚又称肝阴不足,指由情志不遂,气郁化火;或温热病后期,耗伤肝阴;或肾阴不足,水不涵木,所导致的肝之阴液亏虚而内热上扰证候。症见头晕耳鸣,两目干涩,视力减退,面部烘热或颧红,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潮热盗汗,或胁肋隐隐灼痛,或手足蠕动等。治宜滋阴养肝为主。肝脏者,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窍为目,在液为泪;体阴而用阳。故肝阴不足,不能上滋头目,则导致头晕耳鸣,两目干涩,视力减退;络脉失养,虚火内灼则胁肋隐隐灼痛;筋脉失养,虚风内动,故手足蠕动;阴亏津液不能上乘,则咽燥口干,舌干少津;阴虚不能制阳,虚火上炎,故面部烘热或颧红;虚热内蒸,则五心烦热、潮红;阴虚内灼营阴,则为盗汗。舌红少津,脉弦细数为肝阴不足,虚热内扰之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消脂化浊、软化血管、降压功效的养生中药茶饮品及制备方法,对肝阴不足、肝阳热毒上扰而致高血压、眩晕、头疼脑涨具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养生中药茶饮品及制备方法,其主要原料及重量份分别是,山楂15份、乌梅5份、绿茶5份。
本发明所述养生中药茶饮品的制备方法为以下步骤:
步骤一)、称取原料山楂15份、乌梅5份,经过高压锅蒸煮杀菌20-30分钟,晾干并研成粗末,获得无菌原材料;
步骤二)、所获得的无菌原材料,加入绿茶5份混合,即获得养生中药茶饮品。
本发明所选择的原料,其药性和功效分别是:
山楂:山楂以果实作药用,性微温,味酸甘,入脾、胃、肝经,有消食健胃、活血化淤、收敛止痢之功能。对肉积痰饮、痞满吞酸、泻痢肠风、腰痛疝气、产后儿枕痛、恶露不尽、小儿乳食停滞等,均有疗效。山楂能防治心血管疾病,具有扩张血管、强心、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脏活力、兴奋中枢神经系统、降低血压和胆固醇、软化血管及利尿和镇静作用;防治动脉硬化,防衰老、抗癌的作用。山楂酸还有强心作用,对老年性心脏病也有益处。开胃消食、化滞消积、活血散瘀、化痰行气。用于肉食滞积、症瘕积聚、腹胀痞满、瘀阻腹痛、痰饮、泄泻、肠风下血等。
乌梅:别名酸梅、黄仔、合汉梅、干枝梅,为蔷薇科落叶乔木植物梅的近成熟果实,经烟火熏制而成。若用青梅以盐水日晒夜浸,10日后有白霜形成,叫做白霜梅,其功效类似,宜忌相同。据现代研究.青梅或梅子汁。乌梅中含钾多而含钠较少,因此,需要长期服用排钾性利尿药者宜食之;梅子中国含儿茶酸能促进肠蠕动,因此便秘之人宜食之。梅子中含多种有机酸,有改善肝脏机能的作用,故肝病患者宜食之。梅子中的梅酸可软化血管,推迟血管硬化,具有防老抗衰作用。
绿茶:绿茶的功效与作用:茶是健康之液,灵魂之饮。在我国被誉为“国饮”。现代科学大量研究证实,茶叶确实含有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生化成份,茶叶不仅具有提神清心、清热解暑、消食化痰、去腻减肥、清心除烦、解毒醒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止痢除湿等药理作用,还对现代疾病,如辐射病、心脑血管病、癌症等疾病,有一定的药理功效。茶叶具有药理作用的主要成份是茶多酚、咖啡碱、脂多糖、茶氨酸等。
本发明中药茶饮品的消脂化浊、软化血管、降压功效在临床应用当中得到了证实,基本资料如下:2003-2013年,门诊临床应用本发明所述养生中药茶饮品对734例体验者用;有肝阴不足、肝阳热毒上扰而致高血压、眩晕、头疼脑涨病症,平均年龄48岁;服用方法:开水冲饮,每日早晚饮用200-250ml;连续服用21-28日后,有效或显效645例;有效或显效的评价标准为:症状有所改善或者症状消失。
本发明养生中药茶饮品的有益效果:有轻微中药香味,无任何毒副作用,
消脂化浊、软化血管、降压效果明显,用于治疗肝阴不足、肝阳热毒上扰而致高血压、眩晕、头疼脑涨病症。
具体实施方法
所述山楂降压养生中药茶饮品及制备方法,其主要原料及重量份分别是,山楂15份、乌梅5份、绿茶5份。
本发明所述中药茶饮品的制备方法为以下步骤:
步骤一)、称取原料山楂15份、乌梅5份,经过高压锅蒸煮杀菌20-30分钟,晾干并研成粗末,获得无菌原材料;
步骤二)、所获得的无菌原材料,加入绿茶5份混合,即获得养生中药茶饮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董小红,未经董小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9817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以秋葵渣为原料制作的软糖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百合花茶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