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蓄电池隔板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98474.6 | 申请日: | 2015-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744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15 |
发明(设计)人: | 曹长河;潘美姿;赵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维科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9/00 | 分类号: | C08L69/00;C08L25/12;C08L33/04;C08K13/02;C08K5/16;C08K5/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899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蓄电池 隔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蓄电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蓄电池隔板。
背景技术
铅酸蓄电池应用广泛,在世界范围内产值产量都居各类化学电源首位,其中的代表电池是阀控式铅酸蓄电池。这种铅酸蓄电池依靠两种不同的方式固定电解液,一种是AGM技术,即通过AGM隔板固定电解液,现今国内大部分铅酸蓄电池都用此种技术,但它有隔板孔径太大、耐压性能不好、易导致酸分层等缺点。
同时,现有的蓄电池隔板普遍存在热稳定性低、阻燃性能低、韧性不好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蓄电池隔板,热稳定性高、阻燃性能高且韧性好,使用寿命长。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蓄电池隔板,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优选的,所述的聚碳酸酯为光气法芳香族聚碳酸酯,所述的聚碳酸酯的重均分子量为20000~35000。
优选的,所述的含硅聚碳酸酯的硅含量在6~10%,所述含硅聚碳酸酯的重均分子量为25000~40000。
优选的,所述的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的分子量为130000~150000,所述的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包括22~29%的丙烯腈和71~78%的苯乙烯。
优选的,所述的增韧剂为甲基丙烯酸甲酯硅橡胶共聚物、丙烯酸类增韧剂、丙烯酸-硅橡胶类增韧剂、乙烯-丙烯酸甲酯、乙烯-丙烯酸丁酯中的一种。
优选的,所述的抗氧剂为抗氧剂1076、抗氧剂168中的一种。
优选的,所述的润滑剂为乙撑双硬酯酰胺。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采用一定比例的聚碳酸酯、含硅聚碳酸酯树脂、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的混合,通过合适的增韧剂,诱导剪切带产生,使基底和分散相共同吸收能量,提高韧性,且使材料在长期热存放后能很好的保持韧性;通过阻燃协效剂、氮系阻燃剂的添加了,提高了材料的阻燃性能;由于无机纳米粒子的存在,使得材料拥有较低模具收缩率的同时,保持了较高的韧性;全氟烷基的丙烯酸系添加剂的使用,在制件注塑成型的过程中即可完全迁移到表面形成一种保护膜,这层保护膜和水不相容且具有较强的耐酸碱的性能,提高了隔板的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以下实施例中聚碳酸酯为光气法芳香族聚碳酸酯,所述的聚碳酸酯的重均分子量为20000~35000;含硅聚碳酸酯的硅含量在6~10%,所述含硅聚碳酸酯的重均分子量为25000~40000。;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的分子量为130000~150000,所述的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包括22~29%的丙烯腈和71~78%的苯乙烯。
实施例1
S1、称取:
S2、将S1步骤中称取的原材料加入混合搅拌机中进行混合;
S3、将S2步骤中所得混合物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共混造粒,螺杆挤出机转速为600~900rpm,压力为2~3MPa,经过熔融挤出,造粒即得到产品。
实施例2
S1、称取:
S2、将S1步骤中称取的原材料加入混合搅拌机中进行混合;
S3、将S2步骤中所得混合物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共混造粒,螺杆挤出机转速为600~900rpm,压力为2~3MPa,经过熔融挤出,造粒即得到产品。
实施例3
S1、称取
S3、将S1步骤中称取的原材料加入混合搅拌机中进行混合;
S3、将S2步骤中所得混合物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共混造粒,螺杆挤出机转速为600~900rpm,压力为2~3MPa,经过熔融挤出,造粒即得到产品。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维科电池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维科电池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9847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