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踝部软组织损伤的外用中药在审
申请号: | 201510199890.8 | 申请日: | 2015-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714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15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志红 |
主分类号: | A61K36/752 | 分类号: | A61K36/752;A61P2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4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软组织 损伤 外用 中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踝部软组织损伤的外用中药。
背景技术
踝部软组织损伤是指患者踝关节皮下组织、筋膜、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等部位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各种外来暴力导致相应的病理变化。临床多见于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距腓前韧带、距腓后韧带、跟腓韧带)或内侧韧带损伤(三角韧带),表现为踝关节肿胀,可见皮下瘀斑,压痛(+),踝部屈伸、内外翻功能障碍等。西医学认为其损伤后症状形成是由于损伤局部释放血管活性物质和组胺等炎性介质,使损伤部分发生一系列的微循环变化。临床治疗上主要是口服消肿、活血化瘀等药物或采用针剂、局部封闭止痛等。而消肿药物对患者胃部、血管等均有较大刺激性,活血化瘀口服、针剂药物短期内药物作用不能直达病所且价钱较贵,局部封闭止痛药基本采用的是非甾体消炎药、激素类药物,长期服用会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治标不治本,疗效欠佳,给病人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及精神、经济上的负担。
踝部软组织损伤在中医学中属于“筋伤”范畴,其本质为气滞与血瘀,治疗主要以活血化瘀、舒筋通络、消肿止痛为主。中药外治法是指将药物施于体表或从体外进行治疗的方法,其原理是药物透过皮肤、经络直接发挥作用,使经脉舒畅,气血流通而达治病目的。《理论骈文》载“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阐明了外治法的原理、用药原则与内治法相似,只是用药途径不同。外治法优点是药物置于体表患部,药力直达病所,取效迅速、无痛苦,无毒副作用,安全可靠,患者容易接受。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根据中医理论,通过数年的药物筛选和反复临床验证,提供一种具有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缓急止痛功能的治疗踝部软组织损伤的外用中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踝部软组织损伤的外用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制成的:苏木12-16g、红花9-11g、木瓜11-13g、伸筋草10-12g、鸡血藤8-10g、续断6-8g、当归8-10g、牛膝3-6g、延胡索6-8g、陈皮6-8g、桑枝6-9g、丝瓜络 6-9g、千打锤6-9g、海桐皮6-9g、络石藤6-9g、忍冬藤6-9g。
取本发明原料药物,在室温下加水至1500-2000ml,浸泡4小时,武火先煎,煮沸后改文火煎熬至60-90分钟左右,去渣得滤液500ml,药渣再加水1000ml,煎熬30-40分钟,去渣得滤液500ml,两遍共煎熬药汤1000ml。伤后48小时内,将药液冷却后装入密封袋中冷藏制成-10°C冷敷袋敷于患处,每日两次,每次20分钟,冷敷时以薄毛巾覆盖患处,以防冻伤,冷敷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肢远端血运、感觉、活动;48小时后将最后制成1000ml药液汤剂煮沸后放入盆中,先以药液蒸汽熏蒸患肢,以肢体可耐受程度为准,待药液温度降至50°后,将患肢浸入盆中,每日一次,每次约30分钟,七天一疗程,敷用至症状消失或减轻,可巩固疗效再敷用一疗程,一般用两个疗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志红,未经张志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9989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治鸡瘟的中兽药
- 下一篇:一种用于治疗肺脾气虚型经行咳血的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