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性能氧化铝/纳米碳化硅复相陶瓷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00735.3 | 申请日: | 2015-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6124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0 |
发明(设计)人: | 骆树立;王建堂;李庆丰;骆如田;骆如河;骆胜华;骆胜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恒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5/10 | 分类号: | C04B35/10;C04B35/62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知法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26 | 代理人: | 常玉明,张兰海 |
地址: | 057250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性能 氧化铝 纳米 碳化硅 陶瓷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高性能氧化铝/纳米碳化硅复相陶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原料:氧化铝质量含量为80~90%的铝矾土粉体和平均粒径为1.5~5.0μm的微米级SiC;二者质量比例:SiC为铝矾土粉体的5~10%;
制备步骤:将上述原料粉体按比例混合后加水,在搅拌磨中球磨,混合均匀;干燥后的混合粉体预煅烧,预煅烧温度900~1050℃,保温2~6小时;将粉体成型后放入坩埚内埋烧,埋料粉体采用粒径范围为600-1200μmα-SiC,装有成型坯体的坩埚以350℃/h的升温速度快速升温至1200℃,然后以200℃/h的升温速度再升至1400~1550℃进行烧结,保温1小时,而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制得高性能氧化铝/纳米碳化硅复相陶瓷;
所述的高性能氧化铝/纳米碳化硅复相陶瓷具有原位生长的纳米碳化硅,形成SiO2包覆纳米SiC的颗粒,且在高温下被形成的少量莫来石包裹,碳化硅晶粒的尺寸为200~410nm,材料的弯曲强度为306~380MPa,断裂韧性为3.3~5.2MPa·m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性能氧化铝/纳米碳化硅复相陶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原料粉体按比例混合时加入占铝矾土粉体质量比为0.08%的分散剂甲基丙烯酸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性能氧化铝/纳米碳化硅复相陶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氧化铝质量含量为80%的铝矾土粉体和平均粒径为1.5μm的微米级SiC;二者质量比例:SiC为铝矾土粉体的5%;
预煅烧温度为1050℃,保温4小时;烧结温度为1500℃,保温1小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性能氧化铝/纳米碳化硅复相陶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氧化铝质量含量为80%的铝矾土粉体和平均粒径为2.5μm的微米级SiC;二者质量比例:SiC为铝矾土粉体的8%;
预煅烧温度为1050℃,保温6小时;烧结温度为1530℃,保温1小时。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性能氧化铝/纳米碳化硅复相陶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氧化铝质量含量为90%的铝矾土粉体和平均粒径为5.0μm的微米级SiC;二者质量比例:SiC为铝矾土粉体的10%;
预煅烧温度为900℃,保温2小时;烧结温度为1550℃,保温1小时。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性能氧化铝/纳米碳化硅复相陶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氧化铝质量含量为90%的铝矾土粉体和平均粒径为2.5μm的微米级SiC;二者质量比例:SiC为铝矾土粉体的10%;
预煅烧温度为1050℃,保温6小时;烧结温度为1530℃,保温1小时。
7.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出的高性能氧化铝/纳米碳化硅复相陶瓷,其特征在于:
采用以下方法制备:原料:氧化铝质量含量为80~90%的铝矾土粉体和平均粒径为1.5~5.0μm的微米级SiC;二者质量比例:SiC为铝矾土粉体的5~10%;
制备步骤:将上述原料粉体按比例混合后加水,在搅拌磨中球磨,混合均匀;干燥后的混合粉体预煅烧,预煅烧温度900~1050℃,保温2~6小时;将粉体成型后放入坩埚内埋烧,埋料粉体采用粒径范围为600-1200μmα-SiC,装有成型坯体的坩埚以350℃/h的升温速度快速升温至1200℃,然后以200℃/h的升温速度再升至1400~1550℃进行烧结,保温1小时,而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制得高性能氧化铝/纳米碳化硅复相陶瓷;
所述的高性能氧化铝/纳米碳化硅复相陶瓷具有原位生长的纳米碳化硅,形成SiO2包覆纳米SiC的颗粒,且在高温下被形成的少量莫来石包裹,碳化硅晶粒的尺寸为200~410nm,材料的弯曲强度为306~380MPa,断裂韧性为3.3~5.2MPa·m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恒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河北恒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0073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碳化硅多孔陶瓷及其制备工艺
- 下一篇:利用铅锌尾矿粉制备延展性水泥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