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复用按键的智能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02011.2 | 申请日: | 2015-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6785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里强;余航;邹宗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23 | 分类号: | H04M1/23;G06F3/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44287 | 代理人: | 胡海国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高新区北环大道9018***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按键 智能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讯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复用按键的智能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个人数字助理(PDA,Personal Digital)、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的功能不断增加,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与此同时,智能终端的外型朝着轻薄、简约的风格发展,导致现有技术中的按键已经不能满足性能需求。具体地,现有的按键触发方式单一,从而限制了所能兼容的功能数量,导致功能齐全的智能终端,需要增加大量的按键,这不仅会增加成本,还与其轻薄、简约的发展风格相背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复用按键的智能终端,旨在解决现有按键触发方式单一,不能适应于多功能智能终端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复用按键的智能终端,包括壳体、控制主板以及按键,所述壳体安装有供所述按键滑动的滑槽,所述智能终端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按键的滑行轨迹上的第一触接部和第二触接部;所述按键包括与所述滑槽滑动安装的滑动部、以及可向所述壳体内伸缩的按压部;所述滑动部用以在所述按键滑动至所述第一触接部所在位置时,触发所述第一触接部;所述按压部与所述滑动部连接,用以在所述按键滑动至所述第二触接部所在位置时,可被按压而向所述第二触接部移动、触发所述第二触接部。
优选地,所述智能终端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按键滑行轨迹上的第三触接部,所述第三触接部设置于所述按键滑行轨迹上与所述第一触接部相对的另一端。
优选地,所述第一触接部、第二触接部、第三触接部均与所述控制主板连接;所述控制主板用以在所述按键触发所述第一触接部时,产生第一指令;所述控制主板用以在所述按键触发所述第二触接部时,产生第二指令;所述控制主板用以在所述按键触发所述第三触接部时,产生第三指令。
优选地,所述第一触接部设有弹性支承垫,所述弹性支承垫受所述按键抵压时,所述控制主板产生所述第一指令。
优选地,所述第二触接部设有锅仔片,所述锅仔片受所述按键抵压塌陷时,所述控制主板产生所述第二指令。
优选地,所述第一指令为音量调节指令、或者屏幕亮度调节指令、或者屏幕缩放调节指令;和/或,所述第二指令为关机或开机指令、或者锁屏或解屏指令、或者截屏指令。
优选地,所述壳体具有用以布设显示屏的前面板、以及与所述前面板邻接的侧板,所述滑槽设于所述壳体的侧板上。
优选地,所述壳体内安装有多个沿所述按键滑行轨迹排布的所述第二触接部。
优选地,多个所述第二触接部相互连接而形成第二触接区。
优选地,所述滑动部设有供所述按压部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套接于所述按压部的弹簧。
本发明的按键通过设置滑动部和按压部实现复用,控制主板根据复用按键对不同触接部的触发执行不同的指令,实现对智能终端不同功能的操作。本发明通过一个按键控制多种功能,不仅能够节约成本,还可以使智能终端实现轻薄、简约的外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智能终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智能终端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智能终端的A-A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3中X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滑槽与按键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按键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020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