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茶叶脱农残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02340.7 | 申请日: | 2015-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393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周绍迁;郭洪涛;冯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海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20 | 分类号: | A23F3/20;A23F3/28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2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茶叶 脱农残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产品脱农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叶脱农残工艺。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茶叶的种植过程为了防止病虫害需要喷洒农药,而农药的使用在植物中必然会产生残留。虽然目前所用的农药基本为有机磷农药,属于容易降解的化合物,但是在茶叶内部积累的农药往往比较难以分解,用这些茶叶制作的茶浓缩液和速溶茶粉的农残往往会超标。
在提取工厂中,人们通常将臭氧直接通入到茶提取液中进行氧化反应,以此来脱除农药残留,但是由于臭氧在水中的溶解度较低,这种方法效果不佳;目前最有效的防止茶提取液农残超标的方法是从源头抓起,少施农药,从而控制茶提取液的农残。但是不施农药往往会导致植物的病虫害增加,产量降低。于是,人们开始研究在产品中降低农残的方法,但都无法实现工业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茶叶脱农残工艺,制得的茶浓缩液和速溶茶粉中的农药残留未检出,最大限度地保持茶浓缩液和速溶茶粉的有效成分茶多酚,咖啡因,茶多糖和茶氨酸等,充分保持原茶色香味。茶浓缩液和速溶茶粉稀释或溶解后,澄清透亮,无残渣,可直接饮用。该工艺可实现工业化生产,具备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茶叶脱农残工艺:以成品茶、半成品茶或茶鲜叶为原料,经原料拼配、低温水提、膜过滤、反渗透膜浓缩、树脂吸附、灭菌,得到脱农残的茶浓缩液,喷雾干燥后得到脱农残的速溶茶粉。
具体步骤如下:
1)原料进厂检测农残等理化指标,同时进行感官审评,将不同来源的产品拼配使用,从源头上稳定产品的理化指标和感官指标;
2)低温水提一次:料水比1:10~25,水温40.0~70.0℃,提取时间10.0~30.0min;
3)膜过滤:以孔径为0.10~0.50μm的超滤膜或陶瓷膜为过滤介质,压力差为2.0~4.0kg/cm2,料液温度为5.0~20.0℃;
4)反渗透膜浓缩:压力差为15.0~20.0kg/cm2,温度15.0~25.0℃,浓缩液浓度为10.0~15.0Bx;
5)树脂吸附:树脂为罗门哈斯公司的型号为AMBER XAD16HP大孔吸附树脂和安徽三星树脂科技有限公司的型号DK110树脂,将两种树脂混合和预处理后使用湿法装柱,吸附柱的径高比为1:5~8,流速为1~4BV/h,过柱后得脱农残的茶浓缩液;
6)灭菌:将茶浓缩液经超高温瞬时灭菌,温度110.0~140.0℃,时间3~30s;
7)喷雾干燥:导入热风的温度为165~200℃,控制出风温度为90~98℃。
本发明的显著优点在于:
1)茶浓缩液和速溶茶粉中的农药残留未检出。
2)最大限度地保持茶浓缩液和速溶茶粉的有效成分茶多酚,咖啡因,茶多糖和茶氨酸等。
3)充分保持持茶浓缩液和速溶茶粉的原茶色香味。
4)使用大孔吸附树脂,吸附茶汤中的水溶性和脂溶性农药残留。
5)茶浓缩液和速溶茶粉稀释或溶解后,澄清透亮,无残渣,可直接饮用。
6)工艺可实现工业化生产,具备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工艺流程:
1. 原料验收:原料进厂检测农残等理化指标,同时进行感官审评,根据原料情况,选择合适的提取和吸附工艺参数。
2. 原料拼配:将不同来源的产品拼配使用,从源头上稳定产品的理化指标和感官指标,稳定生产工艺,最终稳定终产品的理化指标和感官品质。
3. 低温水提取:40.0~70.0℃低温提取,料水比1:10~25,提取一次,提取时间10.0~30.0min。
4. 膜过滤:膜过滤以膜两侧的压力差为驱动力,以超滤膜或者陶瓷膜为过滤介质,以2.0~4.0kg/cm2的压力差为驱动力,当温度为5.0~20.0℃的料液流过膜表面时,膜表面孔径为0.10~0.50μm的微孔,只允许水及小分子物质通过而成为透过液,从而达到澄清茶汤和截留部分大分子的农残,原液中体积大于膜表面微孔径的物质则被截留在膜的进液侧,最终排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海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海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023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