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垂钓效率的鱼饵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03439.9 | 申请日: | 2015-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2393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4 |
发明(设计)人: | 张峥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穿透王鱼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97/04 | 分类号: | A01K97/04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9 | 代理人: | 程笃庆;黄乐瑜 |
地址: | 241200 安徽省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垂钓 效率 鱼饵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提高垂钓效率的鱼饵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按重量份将8-15份大麦仁、3-6份燕麦粉、10-15份芝麻粕、20-25份发酵茶籽粕、10-15份发酵花生粕、15-20份玉米芯粉、5-12份秸秆粉和3-8份醪糟混合均匀后,静置18-24h后,再加入2-4份EM菌液混合均匀,放入保鲜袋中进行发酵4-6天得到混合物料A;
S2、按重量份将20-25份红虫、10-15份蚯蚓、5-8份银鱼、4-9份青虾、8-12份蝉蛹、5-8份米虫、6-10份蝇蛆、8-12份豆虫、3-5份裸腹溞、10-15份鱼糜和3-7份蜗牛进行冷风干燥,然后粉碎得到混合物料B;
S3、按重量份将8-12份八角、5-15份黄精、7-10份小茴香、3-6份香薷、5-8份茯苓、4-9份山楂、5-9份陈皮、3-7份酸枣仁、4-6份甘草、5-8份当归、5-10份金银花、3-6份柴胡混合后,粉碎得到中药粉末;将中药粉末加入60-80份黄酒中混合均匀,然后静置3-4d得到混合物料C;
S4、按重量份将60-70份混合物料A、20-25份混合物料B和5-10份混合物料C搅拌均匀后,喷淋至含水量为8-12wt%,接着进行机械聚压加工,然后干燥得到提高垂钓效率的鱼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提高垂钓效率的鱼饵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大麦仁、燕麦粉、芝麻粕、发酵茶籽粕、发酵花生粕、玉米芯粉和秸秆粉的重量比为10-12:4-5:12-14:21-23:12-13:17-19:8-1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提高垂钓效率的鱼饵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芝麻粕、发酵茶籽粕、发酵花生粕、醪糟和EM菌液的重量比为12-14:21-23:12-13:5-7:2.5-3.5。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提高垂钓效率的鱼饵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红虫、蚯蚓、米虫、蝇蛆、豆虫和蜗牛的重量比为21-23:12-14:6-7:7-9:9-10:4-6。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提高垂钓效率的鱼饵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八角、黄精、小茴香、香薷、茯苓、山楂、陈皮、酸枣仁、当归和金银花的重量比为10-11:8-12:8-9:4-5:6-7:5-8:6-8:4-6:6-7:7-9。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提高垂钓效率的鱼饵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八角、小茴香、香薷、陈皮、金银花和黄酒的重量比为10-11:8-9:4-5:6-8:7-9:65-75。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提高垂钓效率的鱼饵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4中,混合物料A、混合物料B和混合物料C的重量比为65-68:22-24:6-9。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提高垂钓效率的鱼饵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按重量份将10-12份大麦仁、4-5份燕麦粉、12-14份芝麻粕、21-23份发酵茶籽粕、12-13份发酵花生粕、17-19份玉米芯粉、8-10份秸秆粉和5-7份醪糟混合均匀后,静置20-22h后,再加入2.5-3.5份EM菌液混合均匀,放入保鲜袋中进行发酵4.5-5.5天得到混合物料A;
S2、按重量份将21-23份红虫、12-14份蚯蚓、6-7份银鱼、5-8份青虾、10-11份蝉蛹、6-7份米虫、7-9份蝇蛆、9-10份豆虫、3.6-4.5份裸腹溞、11-13份鱼糜和4-6份蜗牛进行冷风干燥,然后粉碎得到混合物料B;
S3、按重量份将10-11份八角、8-12份黄精、8-9份小茴香、4-5份香薷、6-7份茯苓、5-8份山楂、6-8份陈皮、4-6份酸枣仁、5份甘草、6-7份当归、7-9份金银花、4-5份柴胡混合后,粉碎得到中药粉末;将中药粉末加入65-75份黄酒中混合均匀,然后静置3-4d得到混合物料C;
S4、按重量份将65-68份混合物料A、22-24份混合物料B和6-9份混合物料C搅拌均匀后,喷淋至含水量为9-10wt%,接着进行机械聚压加工,然后干燥得到提高垂钓效率的鱼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穿透王鱼饵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穿透王鱼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0343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脂肪酸甲酯作为环保溶剂在农药制剂中的开发应用
- 下一篇:富氧型诱鱼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