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翼式栈桥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03459.6 | 申请日: | 2015-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467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吴关胜;谭昆;徐强;柳汉升;胡华侨;黄帆;倪德先;王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关胜;谭昆;徐强;柳汉升;胡华侨;黄帆;倪德先;王方;长江泸州航道局;长江航运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01D15/24 | 分类号: | E01D15/24 |
代理公司: | 成都泰合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1 | 代理人: | 王荣;伍姝茜 |
地址: | 646000 四川省泸州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栈桥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河道中的接岸设施,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用于连接河道中的趸船与岸坡的翼式栈桥。
背景技术
河道中的接岸设施主要用于趸船与岸坡的连接,作为船员上下船的人行通道;目前常用的接岸设施,包括跳趸及两侧的跳板,两跳板分别连接趸船与岸坡;但由于水位经常变化,跳趸与趸船和岸坡的位置也随之改变,需经常调整趸船位置或者调整跳趸、跳板组合接岸,不仅劳动强度大,加上调整的距离有限、接岸角度难以调整,水位变化大时经常出现无法接岸的情况,甚至还需采用手拉缆绳、摆渡的方式上岸,在安全上存在极大的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翼式栈桥,它能便捷、顺利地调整接岸距离和角度,以适应水位的变化,随时满足接岸要求,且操作方便、劳动强度小、安全性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翼式栈桥,包括跳趸,跳趸设有浮趸和甲板,其特征在于在浮趸的两侧均设有固定桥和伸缩桥,每个固定桥包括两根带滑槽的导轨及连接板,两导轨一端与浮趸铰接,两导轨另一端均设有左侧远端定滑轮和右侧远端定滑轮;每个伸缩桥包括两根边梁及连接两根边梁的连接件,两边梁的外侧均固联有齿条,两边梁及齿条滑动设于同侧固定桥各自的导轨的滑槽中,齿条与各自的齿轮啮合,每个齿轮与各自的转轴相联,转轴通过轴承设于各自的导轨上,转轴上均联有手柄;甲板上固设有支撑架,在支撑架上固设有两组电机和减速机,电机主轴与减速机的输入轴相联,减速机的输出轴上均联有卷筒,在与固定桥对应的支撑架两端均分别设有与各自一端的左侧远端定滑轮和右侧远端定滑轮对应的左侧中间定滑轮和右侧中间定滑轮、以及两个换向定滑轮,两钢丝绳依次绕于各自一组的卷筒、左侧远端定滑轮、左侧中间定滑轮、两个换向定滑轮、右侧中间定滑轮、右侧远端定滑轮上,两钢丝绳的首端分别与各自的卷筒连接,两钢丝绳的末端与跳趸上的固定物连接;
使用时,通过两组电机和减速机分别控制各自的卷筒旋转,使得其上的钢丝绳收紧或放出,钢丝绳通过左侧远端定滑轮、左侧中间定滑轮、两个换向定滑轮、右侧中间定滑轮、右侧远端定滑轮后可带动对应固定桥两导轨及连接板转动,将固定桥抬起或放下,可调整接岸角度,再通过手柄转动转轴,齿轮、齿条机构使得伸缩桥的两根边梁从固定桥的两导轨的滑槽中伸出或缩回,以调整接岸距离;本发明不仅操作简便,劳动强度小,且钢丝绳从固定桥的两侧同时拉动或放下,在固定桥转动时可避免出现偏载,使得调整便捷、顺利进行,随时满足接岸要求,且距离可控,无需使用其它装置,安全性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与固定桥对应的支撑架两端的顶部均分别设有一个助力定滑轮,卷筒上的钢丝绳经绕于助力定滑轮后再绕于左侧远端定滑轮;通过助力定滑轮后可提升钢丝绳的拉动力矩,降低电机功率,并将电机和减速机置于较低位置,既便于安装,又提高跳趸的稳定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每个减速机的输入轴均联有手轮;在断电时,通过手轮可手动操作固定桥的抬起或放下,在紧急情况下也可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每个固定桥的左侧远端定滑轮包括初级左侧远端定滑轮和末级左侧远端定滑轮,每个固定桥的右侧远端定滑轮包括初级右侧远端定滑轮和末级右侧远端定滑轮,支撑架两端的左侧中间定滑轮包括初级左侧中间定滑轮和末级左侧中间定滑轮,支撑架两端的右侧中间定滑轮包括初级右侧中间定滑轮和末级右侧中间定滑轮,两个换向定滑轮前的两钢丝绳依次绕于同组的初级左侧远端定滑轮、初级左侧中间定滑轮、末级左侧远端定滑轮和末级左侧中间定滑轮上,两个换向定滑轮后的两钢丝绳依次绕于同组的初级右侧中间定滑轮、初级右侧远端定滑轮、末级右侧中间定滑轮和末级右侧远端定滑轮上;该结构使得固定桥的抬起或放下由四根钢丝绳带动,钢丝绳数量的增加使得每根钢丝绳的承受力减小,特别在手动操作时可减小劳动强度,保证手动操作顺利完成;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每根边梁的两端均联有滚轮;可减小摩擦力,便于两根边梁的伸出或缩回,并减小磨损;
综上所述,本发明能便捷、顺利地调整接岸距离和角度,以适应水位的变化,随时满足接岸要求,且操作方便、劳动强度小、安全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根钢丝绳的缠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申请中的“左侧”、“右侧”等表示方位的术语,是为了描述方便及便于理解,并不用于限定该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关胜;谭昆;徐强;柳汉升;胡华侨;黄帆;倪德先;王方;长江泸州航道局;长江航运科学研究所,未经吴关胜;谭昆;徐强;柳汉升;胡华侨;黄帆;倪德先;王方;长江泸州航道局;长江航运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034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缝预应力摩擦型抱柱梁托换方法
- 下一篇:一种铁轨垫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