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风洞可调节风剖被动模拟尖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04355.7 | 申请日: | 2015-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6504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2 |
发明(设计)人: | 曹钧亮;满孝新;刘京;李悦;蒋永明;李壮壮;徐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9/04 | 分类号: | G01M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004 | 代理人: | 朱丽岩,李聚 |
地址: | 100037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风洞 调节 被动 模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风洞试验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种建筑风洞可调节风剖被动模拟尖劈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筑风洞试验中,需要对不同地貌的风速剖面进行模拟,当今普遍采用的方法是被动模拟法。通常被动模拟法的做法是通过不同的阻塞装置对建筑风洞内部来流造成不同的阻塞,使风速在竖直方向呈现所需的分布(即风速剖面,亦称风剖)。阻塞装置主要包括尖劈和粗糙元。尖劈立于上风向,上下宽窄不同,对空气造成不同的阻塞使上下的风速不同。
目前一般的做法是在试验之前通过经验公式和数值模拟大致确定尖劈的尺寸,然后加工制作尖劈,随后在实际风洞中进行测试。这种做法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尖劈制作完成以后宽度难以更改。因风洞试验状况的复杂性,采用模拟方法制作的尖劈很难精确地满足试验者的要求。若采用这种尖劈进行试验,必然会降低试验数据的精度,导致试验结果的不准确。若重新制作尖劈,就必然导致试验成本的增涨和试验周期的增加。
2、制作完成的尖劈只能满足单一缩尺比下的风速剖面模拟,如果进行多缩尺比工况的试验,就要另行制作尖劈导致试验成本的增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风洞可调节风剖被动模拟尖劈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的尖劈制作完成以后宽度难以更改,尖劈很难精确地满足试验者的要求,以及制作完成的尖劈只能满足单一缩尺比下的风速剖面模拟,试验成本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建筑风洞可调节风剖被动模拟尖劈装置,其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安装在风洞的底面上;
尖劈本体,所述尖劈本体的底部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尖劈本体包括中板和翼板,所述中板的一边固定连接在所述翼板的一面,使翼板分割为第一翼边和第二翼边;
宽度调节件,分别沿所述第一翼边和第二翼边安装,通过控制宽度调节件在所述第一翼边和第二翼边的安装位置实现尖劈装置的宽度调节;
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与尖劈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用于将尖劈本体固定在风洞。
本发明如上所述的建筑风洞可调节风剖被动模拟尖劈装置,进一步,所述第一翼边具有间隔设置的通孔;所述第二翼边具有间隔设置的通孔;所述宽度调节件的两端间隔设置有固定孔;螺栓穿过对应的固定孔和通孔将宽度调节件分别安装在第一翼边和第二翼边。
本发明如上所述的建筑风洞可调节风剖被动模拟尖劈装置,进一步,所述宽度调节件的一侧具有凹槽,宽度调节件的截面为“Π”形,将宽度调节件的凹槽能入第一翼边和/或第二翼边。
本发明如上所述的建筑风洞可调节风剖被动模拟尖劈装置,进一步,所述第一翼边具有间隔4~8cm距离设置的通孔;所述第二翼边具有间隔4~8cm距离设置的通孔。
本发明如上所述的建筑风洞可调节风剖被动模拟尖劈装置,进一步,所述固定件包括:顶支撑杆,所述顶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尖劈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为螺杆;长度调节螺丝,所述长度调节螺丝旋拧在所述螺杆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可以满足在风洞试验过程中对目标风速剖面的灵活调节,而且过程迅速,风速剖面模拟精度高。传统的尖劈结构只能通过粗糙元或者齿锯等结构对近地面的风速剖面实现微调,而本发明名可以对风速剖面的任意高度进行调节,而且调节范围大、精度高,从而大大提高了试验的精度,节省了试验中调节风速剖面的时间。
2、结构简单、易于组装、适用性广、制作成本低。本系统组成结构少,易于组装,制作成本相对低廉,相对于传统的尖劈结构,可以实现针对多种缩尺比试验的调节要求,适用缩尺比范围为1/600-1/200,能应用于目前大多数的建筑风洞的风速剖面调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风洞可调节风剖被动模拟尖劈装置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示意图;
图3为图1的A-A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宽度调节件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侧视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底座,2、尖劈本体,21、翼板,22、中板,23、通孔,3、顶支撑杆,4、长度调节螺丝,5、宽度调节件,51、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043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利用手机评价照明质量的方法
- 下一篇:可视化大田棉花生长发育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