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捕获亚洲鲤鱼的系统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205909.5 申请日: 2015-04-28
公开(公告)号: CN104855353B 公开(公告)日: 2017-12-29
发明(设计)人: 罗康隆 申请(专利权)人: 罗康隆
主分类号: A01K99/00 分类号: A01K99/00
代理公司: 深圳市兴科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60 代理人: 王翀,叶舟
地址: 416000 湖南省湘西*** 国省代码: 湖南;4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用于 捕获 亚洲 鲤鱼 系统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是一项控制生物污染的生态民族学应用技术,涉及捕鱼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捕获亚洲鲤鱼的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亚洲鲤包括青鱼、鲤鱼、鲢鱼、草鱼、鳙鱼被人类有意无意地携带到北美洲,并在密西西比河流域快速繁殖,形成庞大的生物种群,随即对当地的土生鱼种及相关的水生动植物构成了生存威胁,破坏了当地水生生态系统的安全,使当地的渔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以至于2014年初,美国总统奥巴马不得不做出决议,划拨170亿美元的巨资去应对亚洲鲤对北美淡水水域的入侵。然而,时至今日,有关的应对技术仍局限于使用北美的传统渔具,如拖网,围网,钓钩,捕鱼炮等。但这些技术未能精准地切中鲤科鱼种的生物习性,捕杀的精准度不高,实施捕杀时会误伤当地需要保护的鱼种。如果采用化学手段,其生态副作用更大。

此前已有的传统捕鱼装置,为了提高捕获效率,实施诱捕手段,用光、电、声驱赶或者设置渔樵等等,使鱼群密集,从而达到提高捕获效率的作用。但是,类似的技术很难做到对鱼种和鱼体的大小做出准确的区别对待。仅止于提高经济效益,根本无法达到清除特定鱼种的生态治理目标。

同时,传统用网捕鱼有三大缺陷:一、用网捕鱼没有针对性,在捕捞过程中,同样会伤及到本土鱼种,达不到有效根除入侵鱼种的效果;二、渔网捕捞不仅难于区分大鱼与小鱼,而且还捞不干净,达不到生态保护的效果;三、渔网捕捞效果具有机遇性和地段性,并且还无法做到随河连续捕捞,难于实现地毯式清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巧妙地利用鲤科鱼种的生物习性,切中鲤科鱼种的生存弱点,精准做到专门捕杀亚洲各鲤科鱼种的系统。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捕获亚洲鲤鱼的系统,包括拖船,设置于船尾的声光发生器,并通过声光控制器对其进行控制发声和发光;一浮动渔床设于拖船后方,通过牵引缆绳连接拖船,所述浮动渔床前部设有声障装置,用于将声光发生器发出的声光进行反射;

拖船行进过程中通过船尾声光发生器模拟大自然中对亚洲鲤科不同鱼种具有刺激作用的声响和光线,刺激水中亚洲鲤鱼,使其跃出水面,在浮动鱼床配合运动的状况下,自然落到浮动鱼床上,从而捕获。

浮动渔床底部设有与鲤鱼加工船连接的鲤鱼接收传输装置,用于将捕获的鲤鱼传送至鲤鱼加工船上。

进一步的,所述浮动鱼床包括床体,设置于床体左右两侧的浮潜升降装置,所述床体设置浮潜升降装置两侧分别设有固定护栅,前后两侧则分别设有复数组挡鱼栏栅;所述床体中部设有可开合的底板,底板四周床体分别开有滑板槽。

进一步的,所述复数组挡鱼栏栅高度由里至外依次增加,栏栅内栏杆的密度则依次降低,通过设置于两端的旋转升降装置控制各个栏栅的高低和倾斜角度。

进一步的,所述浮潜升降装置包括设置于床体上方的高压气泵,高压气柜以及床体底部的浮筒。

进一步的,所述床体由固定护栅两端向中心倾斜,其倾斜角度为5°~15°。

进一步的,所述声障装置为帘式结构,通过帘线悬挂石子和反光金属片,模拟水下环境,构成反射声音和光线的屏障,最大限度的刺激亚洲鲤跃出水面。

进一步的,所述声光发生器,为弧形矩阵式结构,包括声光发生单元以及连接支撑各单元的矩阵架,其以聚焦的方式面对鱼床的声障装置发出噪声和光线,在浮动鱼床前部形成一个刺激区间,迫使该区域内亚洲鲤跃出水面,从而落入鱼床内。

进一步的,上述系统还包括鲤鱼加工船,通过鲤鱼接收传输装置与所述浮动渔床底部连接,用于将捕获的鲤鱼加工后储藏,有效提高浮动鱼床利用效率同时,实现被捕获的亚洲鲤的无害化处理,并回收部分生态治理费用,确保这一生态治理工程永续推进,直到最后完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几大优点:

一是让亚洲鲤鱼自己提供动力,跃出水面,落到人造的浮动“陆地”上,而做到大批量的分等级捕鱼。

二是在捕捞时,能够针对性地捕杀亚洲鲤鱼,而不伤及需要保护的北美洲各土生鱼种。

三是不需要使用钓饵,也不需要维修网具,整套捕捞系统一经建成,就可以超长期服役。

本发明意在利用亚洲鲤科鱼种的生物属性,人工模拟声响和光照,诱使亚洲鲤科各鱼种成群跃出水面,以便批量捕获,而不至于伤及需要保护的北美洲各土生鱼种,以利于实现高度精准地专一性诱捕,而实现抑制生物入侵的生态治理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捕鱼系统的组成工作场景示意图;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康隆,未经罗康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0590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