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抑制激光散斑的装置和方法、及激光显示投影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06367.3 | 申请日: | 2015-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776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15 |
发明(设计)人: | 房涛;颜博霞;亓岩;王延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2B27/48 | 分类号: | G02B27/48;H01S3/0915;G03B2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清华源律师事务所 11441 | 代理人: | 沈泳;李赞坚 |
地址: | 10009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抑制 激光 装置 方法 显示 投影 系统 | ||
1.一种抑制激光散斑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非相干的激光器、光纤耦合器和包含多个子光纤的集束光纤,每个激光器用于输出一路光束,多个激光器输出的多路光束分别经由所述光纤耦合器耦合至所述集束光纤的子光纤中,且在每一子光纤中传输的一路光束称为子光束,所述集束光纤的输出端输出的同频率的相邻子光束在空间上具有预设距离;
设置的所述预设距离使多个同频率的子光束产生的散斑图样是相互独立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制激光散斑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器为单色激光器,所述每个激光器用于输出一路光束具体是,所述激光器用于输出红光、绿光或蓝光的一路激光光束。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抑制激光散斑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距离与所述相同频率的子光束的角间隔成正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抑制激光散斑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间隔是观察者的瞳孔张角的预设放大倍率的倍数;
所述瞳孔张角是瞳孔直径与观察距离的比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抑制激光散斑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距离的最小值的计算公式为:
L=kna/s,其中L是预设距离,n是预设放大倍率,a是瞳孔直径,s是观察距离,k是距离单位常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抑制激光散斑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束光纤中同频率的子光纤之间间隔的光纤根数的计算公式是:
N=L/b-1,其中b是光纤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抑制激光散斑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束光纤中同频率的子光纤之间间隔的光纤根数的最小值为一根光纤。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制激光散斑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频率的子光束的个数的T,所述激光的散斑对比度为
9.一种激光显示投影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耦合透镜、投影芯片、投影镜头和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抑制激光散斑的装置,所述抑制激光散斑的装置中的所述集束光纤的输出端与所述耦合透镜、投影芯片及投影镜头依次设置在一个光路中,经过投影镜头放大的光束投影至屏幕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激光显示投影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准直透镜,所述准直透镜设置于所述集束光纤的输出端与所述耦合透镜之间,并位于上述的光路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激光显示投影系统,其特征在于,如上述权利要求6所述的计算公式中,所述k是距离单位常数,具体的,k是所述准直透镜的焦距;
n是预设放大倍率,具体的,n是所述投影镜头的放大倍率;
s是观察距离,具体的,s是观察者距离所述屏幕的距离。
12.一种抑制激光散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用多个非相干的激光器的方法设置激光光源;
采用照明角度多样性的方法设置集束光纤输出端的子光纤的间隔排布;
所述激光光源在所述集束光纤中传输。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抑制激光散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器是单色激光器,用于输出红光、绿光或蓝光的一路激光光束。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抑制激光散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照明角度多样性的方法具体是,通过调整集束光纤输出端的子光纤的间隔排布,改变激光光束的照明方向,使散斑图样发生变化。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抑制激光散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散斑图样的强度通过叠加方式分布。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抑制激光散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光纤的间隔排布使所述子光纤中的光束产生的散斑图样之间为独立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0636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