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紫外光3D打印用水凝胶基质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07447.0 | 申请日: | 2015-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6121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15 |
发明(设计)人: | 周应山;董齐;杨硕硕;殷先泽;杨红军;柏自奎;顾绍金;徐卫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纺织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5/08 | 分类号: | C08L5/08;C08L29/04;C08G81/02;C08B37/08;C08F116/06;C08F8/34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42001 | 代理人: | 王敏锋 |
地址: | 43007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紫外光 打印 凝胶 基质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凝胶基质的制备方法,特别是一种紫外光3D打印用水凝胶基质制备方法,属于生物材料的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水凝胶是一种能够在水中溶胀、吸收并保持大量水分而又不溶解于水的亲水性网状高分子溶胀体。因其高的含水量、结构类似于细胞外基质的特点,适合细胞的黏附、生长和增殖,成为在3D组织打印和人工器官制备方面的首选基质之一,也因此成为化学、材料和生命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
激光作为传统的3D打印的固化成型光源,具有打印尺寸精确等优点,但是当用于3D生物组织打印时,其过热问题会造成细胞的损伤。而采用紫外光作为3D生物组织打印的固化光源,恰能克服上述缺陷,因其具有反应条件温和、释放的反应热低、可以在生理条件下完成凝胶化,对细胞不造成伤害等特点。
现有的天然高分子或合成高分子经接枝反应,接枝上光活性基团例如丙烯酰基,几乎都可以进行紫外光聚合反应生成凝胶,然而,当这些凝胶基质用于紫外光3D打印时,在紫外光照射成型过程中,由于体系中氧气阻聚作用明显致使出现凝胶成型缓慢,凝胶成型时间甚至达到10分钟以上,造成打印时塑形困难,打印尺寸难以保持等问题,大大降低3D打印的效率。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凝胶成型迅速、制备工艺简单的紫外光3D打印用水凝胶基质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紫外光3D打印用水凝胶基质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a. 马来酰化壳聚糖的制备
将壳聚糖和马来酸酐置于非质子溶剂中,壳聚糖与非质子溶剂质量体积比为1:10~200,壳聚糖分子链上氨基与马来酸酐的酸酐基摩尔比为1:0.1~10,室温下搅拌均匀,在25~90℃条件下反应,反应时间为12~48小时,反应结束后,在壳聚糖、马来酸酐、非质子溶剂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无水丙酮至混合溶液无沉淀析出为止,收集沉淀物,沉淀物在室温下真空干燥2天,得到摩尔取代度为0.05~0.5的马来酰化壳聚糖。
b. 巯基化聚乙烯醇的制备
将聚乙烯醇、巯基乙酸、盐酸置于去离子水中,聚乙烯醇与去离子水质量体积比为0.5~5:100,聚乙烯醇的羟基与巯基乙酸的巯基摩尔比为1:6~20,盐酸与去离子水的体积比为0.5~1:100,搅拌均匀,在25~80℃条件下反应,反应时间为12~48小时,反应结束后,在反应后的聚乙烯醇、巯基乙酸、盐酸、去离子水形成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无水乙醇至混合溶液无沉淀析出为止,收集沉淀物,沉淀物在室温下真空干燥3天,得到摩尔取代度为0.01~0.1的巯基化聚乙烯醇。
c. 紫外光3D打印用水凝胶基质的制备
将步骤a得到的马来酰化壳聚糖和步骤 b得到的巯基化聚乙烯醇与紫外光引发剂、磷酸盐缓冲溶液按照质量百分比分别为:
马来酰化壳聚糖 2~8%
巯基化聚乙烯醇 2~10%
光引发剂 0.05~0.1%
磷酸盐缓冲溶液 81.9~95.95%
的比例,室温下混合均匀,得到粘度为10000~100000cps的紫外光3D打印用水凝胶基质。
所述非质子溶剂为二甲基甲酰胺或二甲基乙酰胺或二甲基亚砜中的一种。
所述光引发剂为2-羟基-2-甲基-1-对羟乙基醚基苯基丙酮或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或2,2-二甲氧基-苯基乙酮中的一种。
所述磷酸盐缓冲溶液为pH为7.0~7.4的Na2HPO4-NaH2PO4缓冲溶液或K2HPO4-KH2PO4缓冲溶液中的一种。
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的紫外光3D打印用水凝胶基质的制备方法其有益技术效果是:
(1)本发明的制备方法通过在高分子分子链上引入巯基、烯基官能团,利用巯基-烯“点击”反应,将紫外光自由基聚合技术和巯基-烯逐步聚合技术相结合,在紫外光照射初期迅速发生交联反应,在十几秒甚至几秒内快速凝胶成型,完全克服空气中或体系中氧气的阻聚作用,大大提高3D打印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纺织大学,未经武汉纺织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0744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