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稀土合金化Al-Cu-Mg-Fe-Ni高强耐热铝合金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08359.2 | 申请日: | 2015-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625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26 |
发明(设计)人: | 任欣;丁清伟;邵宇光;张军利;姜魁光;纵荣荣;张洪辉;王玉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南山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21/16 | 分类号: | C22C21/16 |
代理公司: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专利中心 11028 | 代理人: | 李子健;李迎春 |
地址: | 265706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稀土 合金 al cu mg fe ni 高强 耐热 铝合金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色金属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稀土合金化Al-Cu-Mg-Fe-Ni高强耐热铝合金。
背景技术
Al-Cu-Mg-Fe-Ni系铝合金,具有良好的耐热性,热状态下塑性高且加工性能好,被广泛用于生产高温下具有较高强度的重要承力构件。欧美的2618A,俄罗斯的AK4-1及常见的2A70、2D70和2A80均为Al-Cu-Mg-Fe-Ni系合金。该类合金中S(Al2CuMg)相为主要强化相,且高温稳定性能较好,可使合金获得良好的室温性能并兼具较高的高温性能。因此,应使合金获得尽可能多的S(Al2CuMg)相。根据S(Al2CuMg)相的严格计量比化学方程式可知,为获得S(Al2CuMg)相应使合金中Cu/Mg接近2.61(w(Cu)/w(Mg)=63.55/24.31)。传统Al-Cu-Mg-Fe-Ni合金(2A70、2618等)中Cu、Mg含量分别为1.9~2.5%和1.4~1.8%。根据Cu/Mg=2.61计算可知,当Cu含量为合金的上限值2.5%时,形成S(Al2CuMg)相所需的Mg含量为0.96%,远低于2A70合金中Mg含量的下限值(1.4%)。因此,Al-Cu-Mg-Fe-Ni合金中Mg元素通常过量。通过增加Al-Cu-Mg-Fe-Ni合金中Cu元素含量,使其与合金中过量Mg元素形成S(Al2CuMg)相,从而在该合金中获得较大数量的强化相。
Fe、Ni对合金的耐热性能有较好的帮助,但单独添加Fe或Ni将形成Al7Cu2Fe、Al7Cu4Ni等难溶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均含Cu,它们的形成必然减少合金中S(Al2CuMg)相的数量,从而对合金的性能产生影响。Fe、Ni只有以1:1的比例添加时,才能主要形成Al9FeNi相而不影响合金中S(Al2CuMg)相的数量。该相在高温下不易分解,具有较好的高温稳定性,细小均匀分布的Al9FeNi相也有利于提高合金的耐热性能。但增加Fe、Ni含量,在熔铸过程中容易出现粗大针状Al9FeNi化合物聚集,显著降低合金的力学性能,且在加工变形过程中不易于破碎与分散,不利于合金耐热性能的提高。因此,适当降低合金中Fe、Ni含量对提高合金的室温力学性能有较大的帮助。
此外,研究表明合金中添加稀土Sc元素能够细化并改善Al-Cu-Mg-Fe-Ni合金中强化相的形貌与分布,从而有效提高合金的强度和高温耐热性能。但Sc元素价格昂贵,难以在实际生产中广泛应用。因此,科研工作者致力于寻找经济适用、合理有效的微合金化方法,研究开发获得新一代高强耐热铝合金。大量文献对不同稀土元素对铝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都进行了报道,但稀土Nd在Al-Cu-Mg-Fe-Ni合金中的应用却未见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稀土合金化Al-Cu-Mg-Fe-Ni高强耐热铝合金,通过高Cu、低Fe、Ni与添加稀土Nd的相互匹配、共同作用使合金获得优异的室温强度和高温性能。
上述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
一种稀土合金化Al-Cu-Mg-Fe-Ni高强耐热铝合金,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金中各元素的质量百分比含量范围分别为:Cu 2.6~3.5%,Mg 1.3~1.8%,Fe 0.1~0.8%,Ni 0.1~0.8%,Nd 0.05~0.50%,Mn 0.1~0.25%,Zr 0.1~0.25%,余量为Al;所述合金中Fe、Ni元素以1:1等比例添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南山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南山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0835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