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车式纯电动BRT公路列车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09393.1 | 申请日: | 2015-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7321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4 |
发明(设计)人: | 那景新;贺午阳;袁正;秦国峰;刘玉;杨丹瑒;刘伟涛;陶士振;张师源;白霜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D53/00 | 分类号: | B62D53/00;B62D47/02;B60K1/04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22201 | 代理人: | 王寿珍,朱世林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动车 电动 brt 公路 列车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公路列车和动车组结构设计领域,设计一种纯电动公路列车结构。
技术背景
近年来,道路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尤其对于国内人口密集的城市,出行高峰期的交通负担极大。城市公交系统的运输效率降低,使得人们花费在道路上的时间成本大幅提高。
为缓解交通压力,提高公交车的运行效率,近年来,我国已在多个城市开始实行BRT快速公交系统。通过开辟公交专用道路,实现类轨道交通模式的无轨运营,其较大的运载量和较高的运行速度可以有效缓解交通压力。
最具备大运载量优势的公共交通车辆类型当属列车类型。轻轨和地铁的应用普及极大程度缓解了城市交通的压力。由于其行驶线路固定,避免了公交车会遇到的交通拥堵问题,同时其运载量的优势也大大提高了运行效率。地铁采用电力牵引,其动力模式为分布式,使每节车厢都有各自的动力驱动,即动车组。相较于动力集中式,动力分散式能够避免经常的推拉运作,在提高牵引效率的同时,也有益于提高牵引构件的使用寿命。但地铁和轻轨属于城市轨道交通类型,轨道的建设有一定的额外成本,且轨道线路固定,一经废弃不能再被其他道路车辆使用。因此,若能将地铁、轻轨的动车组结构应用到BRT公交车中,城市无轨交通的运载能力和运行效率将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同时省去了轨道的建设成本,道路资源也可以持续利用。
由于大运载量的要求,现在BRT公交车基本选用铰接客车。目前国内BRT公交车规格多采用18米单铰接客车。铰接客车的最大特点是车身长度较长,长车身带来的最大缺点就是转弯时所需的通道圆宽度增大,占用的道路面积较大。并且由于整车长度较长,转向轮转角过大,一定程度增加驾驶员操作难度。
针对以上的事实和设想,本发明提出一种纯电动BRT公路列车结构。列车由导向车头和一组或多组动力车厢对组构成。每组动力车厢对组均有各自的动力驱动,便于组合成长度不同的列车,使整车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动力车厢对组的数目来调整载客量,提高运行效率。列车通过导向车头实现转向,导向车头前桥为转向桥,其余车桥均为驱动桥。发明中,通过特殊的车桥位置的设计,使列车在转向时,各个车厢能够保证相同的行驶轨迹,降低驾驶员的驾驶难度。同时大幅度减小转弯通道圆的宽度,在运载量大幅提升的优势下,规避了传统BRT铰接客车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动车式纯电动BRT铰接客车的结构。该结构长度可以根据不同运输量的需求进行调整,在实现运载能力大幅提高的同时,转弯通道圆宽度相较传统BRT铰接客车大幅减小,且转弯时车轮行驶轨迹一致。所有车厢都有各自的动力驱动,适应长车身所需的较大驱动力。
结合附图,说明如下。
一种动车式纯电动BRT公路列车结构,列车结构由导向车头1和一组或多组动力车厢对组2构成,每组动力车厢对组2均由两段单体车厢构成;导向车头1为双桥结构,每组动力车厢对组2有两个车桥,分别布置在两段单体车厢的正中位置,导向车头前桥4为转向桥,导向车头后桥5为驱动桥,每组动力车厢对组2的两个车桥中,至少有一个为驱动桥;导向车头1与动力车厢对组2之间、两组相邻动力车厢对组2之间通过单个普通牵引铰盘9连接,每组动力车厢对组2中间通过上铰盘10、下铰盘11连接;动力车厢对组结构成中心对称可双向行驶。
所述的电池组集中布置在导向车头1的前桥4和后桥5之间;电池组立式布置,在导向车头的前、后桥之间,上方和下方各开设一个通风口,通过空气对流辅助电池组良好散热。
所述的导向车头1的后悬部分与相连车厢贯通,形成乘客舱。
所述的驱动系统布置形式可选择轮边驱动以降低地板高度,也可以选择车桥驱动降低成本。
所述的导向车头1的车门7开设在导向车头1的右侧围的后方位置,动力车厢对组2的车门8交替开设在动力车厢对组2的左右侧围,同侧相邻车门间距相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相比轻轨等轨道列车,省去了铺设轨道的成本,且行驶道路的选择更为灵活,某些路段可与其他车辆共用道路;而相比传统铰接客车,运载量大幅增加。
2、本发明所述的列车结构在转弯时,除与导向车头相连的车厢有小幅度内摆,后续车厢的行驶轨迹能够保证完全相同。即转弯时只要导向车头通过,后续车厢对组均能通过弯道,使得驾驶员的操作难度大幅降低。
3、转弯通道圆宽度大幅减小,相较于目前常用的三轴式铰接客车参考SX6180E发动机后置18.5米铰接车),转弯通道圆宽度减小约2.7米。在运载能力大幅提升的同时,大幅减少对道路的占用面积,节约道路资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093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轮足转换式移动机器人系统
- 下一篇:一种牵引车前保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