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终端屏幕的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12791.9 | 申请日: | 2015-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503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叶泽钢;陈强;吴大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9/44 | 分类号: | G06F9/44;G06F3/0487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熊永强 |
地址: | 51804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终端 屏幕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终端屏幕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的广泛普及,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文字信息的阅读,增加了人们阅读的便利性。一方面,为保证能够流畅地阅读文字信息,需要将终端的亮屏时长设置的足够长,而另一方面,当没有进行文字信息的阅读时,为了降低功耗、节省电能,需要将终端的亮屏时长设置的比较短。
目前的亮屏时长都是手动设置的,例如,用户设置亮屏时长为15s,当在15s之内用户没有操作终端的屏幕时,终端先暗屏一段时间(一般为5s),如果在这5s之内用户仍然没有操作终端的屏幕,则终端灭屏。用户没有阅读需求时,一般会将亮屏时长设置的较短,如15s或30s等,从而可以有效降低功耗;当用户需要阅读电子书或浏览新闻时,为了在阅读过程中减小由于突然的暗屏不得不点击屏幕的频率,一般会将将亮屏时长设置的较长,如1min或3min等,导致用户不得不通过频繁的手动修改亮屏时长来满足不同时刻的需求,这在实际操作中会给用户带来很大的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屏幕的控制方法,可以根据用户的操作控制终端屏幕的状态,提高终端的实用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屏幕的控制方法,包括:
检测预设时长内用户针对终端显示界面进行的操作信号,并确定所述操作信号中相邻操作信号之间的所有时间间隔;
根据所述所有时间间隔,确定目标时间间隔;
根据所述目标时间间隔,调整所述终端屏幕的亮屏时长。
本发明实施例可检测预设时长内用户针对终端显示界面进行的操作信号,并确定操作信号中相邻操作信号之间的所有时间间隔,根据该所有时间间隔确定目标时间间隔,进而根据该目标时间间隔调整该终端屏幕的亮屏时长,可以根据用户的操作控制终端屏幕的状态,提高终端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屏幕的控制方法的第一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屏幕的控制方法的第二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屏幕的控制方法的第三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第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第四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终端可以包括智能手机(如Android手机、iOS手机、Windows Phone手机等)、平板电脑、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MID,Mobile Internet Devices)或穿戴式设备等,上述终端仅是举例,而非穷举,包含但不限于上述终端。
请参阅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屏幕的控制方法的第一实施例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终端屏幕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终端检测预设时长内用户针对显示界面进行的操作信号,并确定所述操作信号中相邻操作信号之间的所有时间间隔。
其中,上述操作信号包括触摸操作、手势操作、语音操作和人脸识别操作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终端显示界面的显示介质具体可为终端的触控面板,终端的触控面板具体包括触摸屏和触控屏,即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的触控面板既可提供给用户进行触摸操作,还可用作显示界面的显示介质,向终端用户展现相应的数据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1279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