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含纳米级铝镁合金微粒的热传导液新材料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13663.6 | 申请日: | 2015-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936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冯智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智勇 |
主分类号: | C09K5/10 | 分类号: | C09K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62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含 纳米 镁合金 微粒 热传导液 新材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供太阳能CSP光热发电系统使用的高效率热传导液,具体涉及内含纳米级铝镁合金微粒为分散相的热传导液新材料,本发明属于能源化学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成熟且商业化的槽式太阳能CSP光热发电系统所使用的热传递介质为热传导液,它分成矿物型和合成型两种,矿物型的热传导液称为矿物热传导油,合成型的热传导液称为合成型热传导油。矿物型热传导油是石油加工过程中,提取某段馏分,经过精制,再加入多种添加剂制取而成的,它低温易凝固,高温易氧化,使用寿命不长;合成型热传导油是纯的或比较纯的化学品,具有热稳定性好、使用温度高、寿命长及可再生等特点;无论是矿物型的热传导液,还是合成型的热传导液,都存在传热效率低,散热慢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的不足,提供一种传热效率高、散热快,主要应用于太阳能CSP光热发电系统中内含纳米级铝镁合金微粒为分散相的热传导液新材料,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内含纳米级铝镁合金微粒的热传导液新材料,其配方的特征是:由一芐基甲苯、甲基苯基硅油、十八氨基丙胺、端基聚异丁烯、纳米级铝镁合金微粒组成。
其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
所述的一芐基甲苯和甲基苯基硅油在本发明当中作为耐温性、抗氧化性优良的连续相载体液,十八氨基丙胺和端基聚异丁烯作为超分散剂,纳米级铝镁合金微粒作为分散相的导热微粒,微粒的直径大小在2.2微米以下,分布率在92%以上。
所述的内含纳米级铝镁合金微粒热传导液新材料,其最佳的使用温度为400摄氏度。
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积极效果:首先,现有技术的导热油其导热系数通常在0.12W/m·K~0.19W/m·K之间,存在散热慢,传热效率低的问题。本发明经过上百次的实试及改进后,采用传热效率高的纳米级铝镁合金微粒为导热微粒,而且,使其高度分散于载体液中,本发明的产品其导热系数在1.4W/m·K~2.3W/m·K之间,是现有技术的10倍左右,其散热的速度远快于现有技术,这正是本发明内含纳米级铝镁合金微粒热传导液新材料的核心价值所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实施例是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证明,本发明不限于比。
实施例一
内含纳米级铝镁合金微粒的热传导液新材料,其组分及重量百分比如下:
本发明内含纳米级铝镁合金微粒的热传导液新材料,其制备方法为:取62克一芐基甲苯、26克甲基苯基硅油、2克十八氨基丙胺、2克端基聚异丁烯分别加入一反应釜中搅拌20分钟,搅拌均匀后,再加入8克纳米级铝镁合金微粒继续搅拌15分钟,然后取出100克均匀的半成品,再放进一台180W的超声波乳化器中作30分钟的“空化”,就得到流动性较好的灰白色半透明或不透明的液体,该液体就是本发明的成品。
实施例二
内含纳米级铝镁合金微粒的热传导液新材料,其组分及重量百分比如下:
本实施例二的以上各组分重量百分比与实施例一不同,除此之外,其制备方法同实施例一所述的一致。
实施例三
内含纳米级铝镁合金微粒的热传导液新材料,其组分及重量百分比如下:
本实施例三的以上各组分重量百分比与实施例一不同,除此之外,其制备方法同实施例一所述的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智勇,未经冯智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136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土相钻井液
- 下一篇:一种箱包隔层用凝胶蓄冷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