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联合正交多址与非正交多址的上行多址接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14059.5 | 申请日: | 2015-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6909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彭克武;金黄平;陈霜;宋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27/26 | 分类号: | H04L27/26;H04L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01 | 代理人: | 张大威 |
地址: | 100084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联合 正交 上行 接入 方法 | ||
1.一种联合正交多址与非正交多址的上行多址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基站根据其覆盖范围内的K个用户的信道状态信息和业务需求,将多址接入信道的带宽资源进行正交分割,得到所述多址接入信道的L个正交子信道;
所述基站根据其覆盖范围的K个用户的信道状态信息和业务需求,将得到的每个所述正交子信道进行非正交划分,得到一个或者多个子层信道,其中,非正交划分是指:所有子层信道的接收信号叠加得到该正交子信道的总接收信号,所有子层信道的接收信号功率相加得到该正交子信道总接收信号的总功率,即每个子层信道仅占用该正交子信道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功率资源,同时,每个子层信道占用该正交子信道的全部带宽资源,非正交划分等效为:将每个正交子信道的功率资源按比例分配给多个子层信道;
所述基站根据其覆盖范围内的K个用户的信道状态信息、业务需求和所述多址接入信道的带宽和功率资源划分情况,确定每个用户的传输模式,并将所述传输模式分别对应地发送给每个用户;
每个用户根据其对应地传输模式对信息比特进行编码调制,得到携带信息比特的发送信号,并将所述发送信号输出至所述多址接入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正交多址与非正交多址的上行多址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业务需求包括用户传输率;
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用户发送功率,信道增益和接收端噪声,或信道增益和用户在接收端的信噪比;
每个所述正交子信道的带宽资源为所述多址接入信道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时域、频域、空域或码域资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正交多址与非正交多址的上行多址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
每个所述子层信道可被多个用户共享使用,所述子层信道的接收信号为:占用该子层信道中的所有用户的发送信号在基站接收端的接收信号的叠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联合正交多址与非正交多址的上行多址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
对于离散基带等效模型,每个所述子层信道的接收信号为:占用该子层信道的所有用户的发送符号序列在基站接收端的接收符号序列的叠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正交多址与非正交多址的上行多址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用户的传输模式包括该用户接入的子层信号以及对应每个所述子层信道的发送功率和编码调制模式,其中,所述编码调制模式包括信道编码、比特交织和星座映射,所述每个用户可以接入一个或者多个所述正交子信道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所述子层信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正交多址与非正交多址的上行多址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每个用户根据其对应地传输模式对信息比特进行编码调制,得到携带信息比特的发送信号,具体包括:
所述用户根据编码调制方式,将信息比特进行信道编码得到编码比特,并对所述编码比特进行比特交织得到交织比特,对所述交织比特进行星座映射得到基带发送符号,将所述基带发送符号输出到基带等效的多址接入信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联合正交多址与非正交多址的上行多址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对所述基带发送符号进行基带后处理,得到对应子层信号的发送信号,将所述发送信号输出至所述多址接入信道,其中,所述基带后处理包括单载波调制、OFDM调制或SC-FDMA调制、组帧、和频谱成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正交多址与非正交多址的上行多址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基站收到所述K个用户的总接收信号后,依次或同时解调对应L个正交子信道中的接收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联合正交多址与非正交多址的上行多址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多个用户的编码调制模式对每一个所述子层信道中包含的多个用户的信号进行联合解调解码,得到该子层信道中多个用户的信息比特估计值。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联合正交多址与非正交多址的上行多址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合解调解码包括多用户联合检测、解交织、信道解码和迭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1405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