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边坡支护方法及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14541.9 | 申请日: | 2015-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490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龙敏健;苗恩新;赵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刘楠 |
地址: | 550006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边坡 支护 方法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边坡支护方法及结构,属于土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大部分施工现场都采用格构锚索结构、喷护锚索结构等,这虽然解决边坡施工问题,但存在施工周期长,边坡变形较大,影响周边环境安全等问题。现有技术中,大部分施工现场都采用格构锚索结构、喷护锚索结构等,这虽然解决边坡施工问题,但存在施工周期长,边坡变形较大,影响周边环境安全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高边坡支护方法及结构,解决高边坡稳定,确保周边环境安全,避免土体变形、坍塌,以克服现有边坡支护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高边坡支护方法,该方法采用对高边坡进行放坡+喷锚结构工序和超前立柱桩+锚索结构工序交叉施工实现对高边坡的支护。
前述的一种高边坡支护方法中,具体施工步骤为:
一、根据对实际高边坡结构进行分析,将高边坡划分为至少两段;
二、一级高边坡岩体放坡卸载,即对高边坡第一段进行岩体开挖进行放坡,其放坡角度小于实际岩体最大的放坡角度,然后对放坡后岩体进行混泥土喷护,然后进行锚杆施工;
二、在第一段放坡后岩体的底部竖直施工超前立柱桩,超前立柱桩均匀分布在岩体内,冠梁设在超前立柱桩顶部实现超前立柱桩之间的固定,然后对超前立柱桩一侧的待开挖岩体进行分层开挖;
三、对待开挖岩体当前层开挖后,进行锚索钻孔施工,该锚索钻孔位于超前立柱桩之间并穿入钢绞线索,然后进行锚索锚固注浆施工,格构梁横跨在超前立柱桩固定并与锚索钻孔对应,待格构梁达到设计强度,进行锚索预应力张拉施工,达到张拉应力后锚固,然后在超前立柱桩上之间进行钢筋网片绑扎和喷射混凝土施工,重复当前层工序完成超前立柱桩+锚索结构工序。
四、重复步骤二和步骤三的施工工序完后对高坡的支护。
前述的一种高边坡支护方法中,在放坡+喷锚结构工序段和超前立柱桩+锚索结构工序段之间设置缓冲段,该缓冲段与水平线平行,通过设置缓冲段,方便施工人员分别进行放坡+喷锚结构工序和超前立柱桩+锚索结构工序。
一种高边坡支护结构,包括已开挖后的岩体,该岩体的开挖面为斜面和垂直面交叉显示,在斜面与垂直面之间设有水平面,在斜面上喷射混凝土层,锚杆通过斜面穿入岩体内,在垂直面上均匀布置超前立柱桩,冠梁设在超前立柱桩顶部实现超前立柱桩之间的固定,在超前立柱桩之间的垂直面上均布设有锚索钻孔,格构横跨在超前立柱桩上并与锚索钻孔对应,锚索通过锚索钻孔穿入岩体内并通过格构梁实现预紧张拉,然后在超前立柱桩间设置钢筋网片及喷射混凝土。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既可以起到控制边坡变形的效果,又可以减少土方开挖量,降低成本,符合国家节能降耗的要求。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结构立面示意图;
附图2是附图1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用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种高边坡支护方法,该方法采用对高边坡进行放坡+喷锚结构工序和超前立柱桩+锚索结构工序交叉施工实现对高边坡的支护,在放坡+喷锚结构工序段和超前立柱桩+锚索结构工序段之间设置缓冲段,该缓冲段与水平线平行,放坡+喷锚结构工序和超前立柱桩+锚索结构工序。。
具体施工步骤为:
一、根据对实际高边坡结构进行分析,将高边坡划分为至少两段;
二、一级高边坡岩体放坡卸载,即对高边坡第一段进行岩体开挖进行放坡,其放坡角度小于实际岩体最大的放坡角度,然后对放坡后岩体进行混泥土喷护,然后进行锚杆施工;
二、在第一段放坡后岩体的底部竖直施工超前立柱桩,超前立柱桩均匀分布在岩体内,冠梁设在超前立柱桩顶部实现超前立柱桩之间的固定,然后对超前立柱桩一侧的待开挖岩体进行分层开挖;
三、对待开挖岩体当前层开挖后,进行锚索钻孔施工,该锚索钻孔位于超前立柱桩之间并穿入钢绞线索,然后进行锚索锚固注浆施工,格构梁横跨在超前立柱桩固定并与锚索钻孔对应,待格构梁达到设计强度,进行锚索预应力张拉施工,达到张拉应力后锚固,然后在超前立柱桩上之间进行钢筋网片绑扎和喷射混凝土施工,重复当前层工序完成超前立柱桩+锚索结构工序。
四、重复步骤二和步骤三的施工工序完后对高坡的支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1454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