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喷器的泄漏观察与密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15205.6 | 申请日: | 2015-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7908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31 |
发明(设计)人: | 顾军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顾军锋 |
主分类号: | E21B33/06 | 分类号: | E21B3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241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喷器 泄漏 观察 密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土层或岩石的钻进中用于密封或封隔井眼或井的装置,特别设涉及一种防喷器的泄漏观察与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防喷器是石油钻井井控作业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装备。防喷器中闸板轴密封是双向密封,防止井内介质和液缸液压油互相窜漏,起保护液压油免受污染和漏失,减少泵阀件磨损等作用。在闸板轴处设有二次密封装置,当井内介质从泄漏孔中流出时,说明正常的闸板轴井眼内密封失效,就应该采取二次密封进行补救。此时,卸掉二次密封孔螺塞,用适工具转动注入螺塞,强制其下部棒状密封脂经衬套径向孔进入密封面,形成强制密封。如液缸内液压油从泄漏孔中流出,说明闸板轴液缸内密封部位失效,则应更换密封件。二次密封只能在闸板轴密封处严重漏失的情况下才能使用,作为一种应急措施。
防喷器侧门内的泄漏孔位于侧门下半部分且孔口朝下,泄漏流体在重力作用下从泄漏孔流出。闸板轴二次密封装置位置因单闸板、双闸板的型号不同或侧门螺栓的位置不同而有不同的位置,可以位于侧门上部且孔口朝上,也可以位于侧门侧面且孔口水平或与水平成一定夹角。闸板轴二次密封装置必须和泄漏孔配合使用,只有发现泄漏才能实施二次密封。
闸板轴二次密封装置和泄漏孔是分开设置的,这样的做法自发明以来至今未有任何改变。
发明内容
传统的闸板轴二次密封装置和泄漏孔是分开设置的,其不足之处在于泄漏观察孔设计在侧门正下方且方向竖直向下,在防喷器型号规格为双闸板的情况下由于下侧门的视线阻碍而不利于观察泄漏。而且泄漏观察孔的通孔在现场被堵塞时不方便清理,也就不能反映出真实的泄漏情况。闸板轴二次密封装置和泄漏孔是分开设置给加工带来了不便,需要多次装夹才能加工,增加了的加工成本。
对于沿用至今从未有过任何改变的闸板轴二次密封装置和泄漏孔分开设置的结构,本发明所要做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易维护的泄漏孔和闸板轴二次密封二合一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防喷器的泄漏观察与密封装置,包括侧门、衬套、泄漏孔、单向阀、密封脂、密封螺纹孔,所述衬套置于侧门中,所述泄漏孔位于衬套下方并与其相通,所述密封螺纹孔位于泄漏孔下方并与其相通,所述单向阀和密封脂置于密封螺纹孔中,所述密封脂置于两个单向阀之间,所述密封螺纹孔位于侧门内且孔方向向下,所述单向阀包括壳体、销、球体,其特点在于:
所述单向阀的销的材料为硬磁性材料。
较佳地,所述单向阀的销的材料为高碳钢、钕铁硼合金、铝镍钴合金或铁氧体。
较佳地,所述单向阀的球体是硬磁性材料。
较佳地,所述单向阀的球体的材料为高碳钢、钕铁硼合金、铝镍钴合金或铁氧体。
较佳地,所述单向阀的壳体是顺磁性材料或反磁性材料。
较佳地,所述单向阀的壳体材料为铜或奥氏体不锈钢。
较佳地,所述密封螺纹孔与重力线所成夹角为0°-39°。
较佳地,所述密封脂直径小于密封螺纹孔的螺纹小径。
与沿用至今从未有过任何改变的闸板轴二次密封装置和泄漏孔分开设置的结构相比,本发明将泄漏孔和闸板轴二次密封合二为一,其简化了结构,降低了加工难度和成本,提高了维护的便利性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的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的特征,其中:
图1是传统防喷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防喷器的泄漏观察与密封装置的实施例中单向阀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防喷器的泄漏观察与密封装置的实施例中单向阀的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防喷器的泄漏观察与密封装置的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防喷器的泄漏观察与密封装置的实施例中的结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技术人员在无需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是传统防喷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泄漏孔和二次密封装置分别设置于防喷器侧门正下方和正上方。泄漏孔发现泄漏后,用适工具转动堵塞进行二次密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顾军锋,未经顾军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152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