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铁路站台用预应力预制雨棚板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15767.0 | 申请日: | 2015-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7557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1 |
发明(设计)人: | 曹平周;伍凯;张贺;闫泽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F10/08 | 分类号: | E04F10/08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2200 | 代理人: | 张惠忠 |
地址: | 211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铁路 站台 预应力 预制 雨棚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雨棚板,特别是一种铁路站台用预应力预制雨棚板。
背景技术
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铁路“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万公里以上,为满足快速增长的旅客运输需要,建立省会城市及大中城市间的快速客运通道,我国规划了“四纵四横”等客运专线以及经济发达和人口稠密地区城际客运系统,建设1.6万公里以上客运专线。为满足未来高速铁路的发展要求,站台雨棚应具有标准规格化、工厂预制化和可现场快速拼接化的特性。目前常用的站台雨棚板主要有以下几种:1、压型钢板或彩钢板,该类雨棚板自重轻,在已有的工程和研究中发现该类雨棚板屡次发生因高速列出风振作用脱落事故。2、现浇雨棚板,该类雨棚板包括现浇组合雨棚板和现浇混凝土雨棚板,该类雨棚板现场作业多,湿作业比重大对下部钢结构不利,施工效率低。3、标准预制屋面板,该类雨棚板尺寸为1.5m×6.0m,板宽度较小,沿拼接方向整体性差,与钢结构连接不方便,不适合在设防较高地区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施工迅速、与钢结构连接可靠方便、具有良好抗震、抗风性能的预制站台雨棚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铁路站台用预应力预制雨棚板,包括预制混凝土板以及两根雨棚柱,所述预制混凝土板包括雨棚横梁、钢肋条、分布钢筋和预应力钢丝;所述两根雨棚柱分别架设在雨棚横梁的两端下方,所述分布钢筋和预应力钢丝分别与雨棚横梁同向设置,钢肋条与雨棚横梁垂直设置。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钢肋条为“工”字型结构,其中一个单侧平面端预埋在预制混凝土板内。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钢肋条为分段式的,所述雨棚横梁位于钢肋条的两段之间,钢肋条与雨棚横梁的连接处为铰接。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预制混凝土板的周边内预埋有雨棚边梁,相邻的两个雨棚边梁之间由角钢件固定。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预制混凝土板内具有两根钢肋条,所述的两根钢肋条分别位于分布钢筋的两端,每根钢肋条距离分布钢筋端面的距离占分布钢筋总长的1/3-1/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一种铁路站台用预应力预制雨棚板,通过在预制的整体混凝土内设置雨棚横梁、钢肋条、分布钢筋以及预应力钢丝,可以形成固定的整体,有效抵御站台内列车带来的气流。
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可以工厂化预制主体结构,现场直接安装拼接,节约现场施工时间,。
2、可快速与主体钢结构进行可靠拼接,降低施工难度,对于安装的技术要求较低。
3、具有较高的整体性,各个部件安装牢固,不易脱落,可在地震设防较高的工程中使用。
4、具有一定的自重和可靠的连接,分布钢筋和预应力钢丝拉结力较强,具有良好的韧性,可抵御高速列出行驶经过产生的风振效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3是钢肋条与雨棚横梁的连接示意图;
其中,1-预制混凝土板,2-雨棚柱,3-雨棚横梁,4-钢肋条,5-分布钢筋,6-预应力钢丝,7-雨棚边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铁路站台用预应力预制雨棚板,每预制雨棚长9.0m,宽4.5m,包括预制混凝土板1以及两根雨棚柱2,所述预制混凝土板1包括雨棚横梁3、钢肋条4、分布钢筋5和预应力钢丝6;所述两根雨棚柱2分别架设在雨棚横梁3的两端下方,即雨棚横梁3架置于在两根雨棚柱2上,两根雨棚柱2起到整体支撑作用,所述分布钢筋5和预应力钢丝6分别与雨棚横梁3同向设置,钢肋条4与雨棚横梁3垂直设置,在预制混凝土板1内,通过横向和纵向的分布钢筋5、预应力钢丝6以及钢肋条4共同对预制混凝土板1进行固定和拉结,对自重有着反作用力。
所述钢肋条4为“工”字型结构,其中一个单侧平面端预埋在预制混凝土板1内,钢肋条4作为主要的支撑和平衡梁,加固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所述钢肋条4为分段式的,所述雨棚横梁3位于钢肋条4的两段之间,钢肋条4与雨棚横梁3的连接处为铰接,使整体结构在横向力的施加下,可以有一定的变形空间,防止相邻雨棚之间相互挤压力传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157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真石漆施工工艺方法
- 下一篇:钢筋增强ECC-钢管混凝土组合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