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玉珠的打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16229.3 | 申请日: | 2015-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590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26 |
发明(设计)人: | 刘佩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佩玲 |
主分类号: | B28D5/04 | 分类号: | B28D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6299 广东省肇***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打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玉珠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玉珠的打孔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玉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尤其是喜欢对玉珠进行打孔,然后通过精美的绳件穿过孔部,将玉珠悬挂在某处做装饰用。
目前,一般是通过手工的方式对玉珠进行打孔加工,使得打孔后的玉珠质量较差,而且加工的效率也不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玉珠的打孔装置,可有效保证玉珠的打孔质量,大幅度提高加工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玉珠的打孔装置,包括固定架、上模、旋转轴、第一电机以及用于对玉珠打孔的打孔组件,所述上模固定安装在固定架上,所述旋转轴可转动地安装在固定架上,所述旋转轴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所述旋转轴上安装有旋转筒,所述旋转筒的边缘处设有用于容纳玉珠的物料槽,所述旋转筒的上方安装有进料框;
所述打孔组件包括用于提供气源的气压筒、可相对上模做前后移动的移动筒以及安装在移动筒首部的下模,所述上模和下模之间配合有用于容纳物料槽的腔室,所述移动筒内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气压筒通过气管相连通,所述下模内设置有与第一通孔相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内安装有可相对下模做前后移动的打孔模。
优选地,所述移动筒的末端连接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固定架上的第二电机、固定安装在第二电机上的外壳、位于外壳内且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的传动杆、与传动杆螺纹连接的推动套、套装在推动套上的固定套、插装在固定套上的螺栓,所述移动筒与推动套相连接,所述推动套上形成有供螺栓的端头部插装的第一滑动槽。
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安装在推动套上的销钉,所述外壳上形成有供销钉的端头部插装的第二滑动槽。
优选地,所述移动筒的轴线与打孔模的轴线以及下模的轴线对齐。
优选地,所述进料框在旋转筒的边缘处安装有挡圈。
优选地,所述进料框的外侧壁上安装有振动器。
优选地,所述物料槽的数量为多个,沿着旋转筒的轴线圆周排布。
优选地,所述下模的底部内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对打孔模限位的限位圈,所述上模上形成有供玉珠的玉料穿过的第三通孔。
优选地,所述上模与下模呈相对设置,所述上模上还开设有与第三通孔相连通的第一圆台腔,所述下模上还开设有与第二通孔相连通的第二圆台腔。
优选地,所述旋转轴内部均匀排布有多个水道,所述水道沿着旋转轴的径向方向延伸,各水道的头尾顺次相连贯通,形成一条弯曲水道,该弯曲水道的两端在旋转轴的侧壁分别形成有入液口和出液口。
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玉珠从进料框上落入至旋转筒的物料槽内,接着转动旋转筒,将玉珠旋转至上模和下模之间的腔室位置,接着调整移动筒的位置,使得下模和上模能对玉石进行较好的定位,然后通过气压筒内的强大气压驱动打孔模对玉珠进行打孔,可有效保证玉珠的打孔质量,打孔完毕后的玉珠在旋转筒的继续旋转下,由于重力的作用,自行向下掉落,本发明整个过程均为机械化操作,可大幅度提高加工效率;同时,移动筒的轴线与打孔模的轴线、下模的轴线对齐,如此设计,可方便玉珠在打孔之前的定位工作,也可提高打孔模对玉珠的冲击力度;另外,上模与下模呈相对设置,上模上还开设有与第三通孔相连通的第一圆台腔,下模上还开设有与第二通孔相连通的第二圆台腔,在第一圆台腔和第二圆台腔的作用下,可有效防止玉珠在受到打孔模的冲击时发生破裂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驱动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玉珠进料过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打孔组件对玉珠进行打孔的过程示意图。
其中,1、固定架;2、第一电机;3、驱动装置;31、第二电机;32、传动杆;33、固定套;34、推动套;35、销钉;36、外壳;37、第二滑动槽;38、第一滑动槽;39、螺栓;4、旋转轴;5、旋转筒;6、上模;7、下模;8、导向套;9、移动筒;10、进料框;11、振动器;12、玉珠;13、挡圈;14、物料槽;15、第三通孔;16、打孔模;17、限位圈;18、第二通孔;19、气管;20、气压筒;21、第一通孔;22、第一圆台腔;23、第二圆台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佩玲,未经刘佩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162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木塑复合材料专用聚烯烃塑料纤细化原料生产机组
- 下一篇:一种新型薄壁水钻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