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水净化仿生填料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16972.9 | 申请日: | 2015-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6039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4 |
发明(设计)人: | 解清杰;陈军静;吴荣芳;杜道林;苏航;薛永来;张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10 | 分类号: | C02F3/10;C02F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水 净化 仿生 填料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污水净化仿生填料床装置。
背景技术
仿生生物填料是仿照河流生态系统中的臭轮藻设计而成的,能够为细菌、真菌和水生生物的生长提供适宜的环境的同时又不会对河流自然形态造成干扰,故其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生物接触氧化技术,被直接应用于河流污染水体净化过程中。该技术采用具有耐污、耐腐蚀、弹性、韧性和柔性很强的材料仿照河流生态系统中的水草设计而成的仿生植物填料,以河道中原有的天然生物菌群作为种源,在其表面经过生物的自然富集形成生物膜,通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从而有效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和去除氮、磷等营养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污水目的。同时,它还具有不影响河流的航运和泄洪等功能和不破坏河流生态系统等特点。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跨学科的综合利用,国内外仿生填料的生产应用技术层出不穷,如中国专利CN103073157A公开了一种仿生自然循环水净化装置,该技术虽然能有效降低反应物二次污染,但污水处理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污水净化仿生填料床装置,使污水依次经过不同处理功能的仿生填料床,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氮、磷等杂质因此得到有效去除,进而实现了污水的净化;该仿生填料床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实用性强,易于施工、处理效果好等特点。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上述技术目的的。
一种污水净化仿生填料床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进水管、布水渠、填料床、集水槽和出水管,所述布水渠和集水槽位于所述填料床两端,所述进水管与所述布水渠相连,所述出水管与所述集水槽相连,所述填料床由填料密度依次减小的团球形仿生填料床、悬浮型高密度仿生填料床、悬挂型仿生填料床和悬浮型中密度仿生填料床依次连接组成;
所述布水渠与所述团球形仿生填料床、所述悬浮型高密度仿生填料床与所述悬挂型仿生填料床、所述悬浮型中密度仿生填料床与所述集水槽之间分别设有导流板,所述团球形仿生填料床与所述悬浮型高密度仿生填料床、所述悬挂型仿生填料床与所述悬浮型中密度仿生填料床分别通过挡板隔离,所述挡板底部设有底部过水孔;
所述悬浮型高密度仿生填料床、所述悬挂型仿生填料床和所述悬浮型中密度仿生填料床底部设有曝气风机。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团球形仿生填料床、所述悬浮型高密度仿生填料床、所述悬挂型仿生填料床与所述悬浮型中密度仿生填料床的填料均为塑料材质,所述团球形仿生填料床内部填料粒径为7~9cm的塑料球。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悬浮型高密度仿生填料床底部的曝气量为5~10mg/L DO,所述悬挂型仿生填料床(6)底部的曝气量为2~3mg/L DO,所述悬浮型中密度仿生填料床底部的曝气量为1~2mg/L DO。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填料床与所述布水渠连接一侧外部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锐角。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布水渠与所述团球形仿生填料床之间的导流板、所述悬浮型高密度仿生填料床与所述悬挂型仿生填料床之间的导流板、所述悬浮型中密度仿生填料床与所述集水槽之间的导流板高度依次降低10~20c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污水净化仿生填料床装置可以实现高密度的为生物群落负载,保证高浓度的生物菌群,为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氨氮、总磷的净化处理提供保障。
本发明所述的污水净化仿生填料床装置实现了不同仿生填料的联合使用处理污水的高效性;本发明结构简单、处理效果显著、有效降低反应装置二次污染和运行操作成本,实现了污水的深度净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污水净化仿生填料床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进水管,2-布水渠,3-填料床,4-团球形仿生填料床,5-悬浮型高密度仿生填料床,6-悬挂型仿生填料床,7-悬浮型中密度仿生填料床,8-导流板,9-挡板,10-集水槽,11-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1697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主动式集成油水分离器
- 下一篇:一体化微动力充氧污水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