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穿戴式电子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17049.7 | 申请日: | 2015-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199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0 |
发明(设计)人: | 黄正浩;陈效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4G17/00 | 分类号: | G04G17/00;G04G21/00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聂慧荃;郑特强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穿戴 电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穿戴式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技产业日益发达,可携式(portable)电子装置例如笔记本电脑(notebook,NB)、平板电脑(tabletPC)与智能型手机(smartphone)等电子产品已频繁地出现在日常生活中。电子装置的型态与使用功能越来越多元,便利性与实用性让这些电子装置更为普及,可依据使用者需求而用于不同用途。此外,为了增加上述可携式电子装置的便利性,许多可直接佩带在使用者身上的穿戴式(wearable)电子装置,例如是智能型手表(smartwatch)等电子产品也因应而生。
以智能型手表为例,智能型手表可直接佩带在使用者身上(例如佩带在使用者的手腕上)。智能型手表具备传统式手表与数字产品的功能,例如可通过屏幕来显示时间、会议通知及天气预报等信息,并可更进一步收发邮件讯息及浏览网络信息。然而,由于此类穿戴式电子装置直接佩带在使用者身上,故穿戴式电子装置也会随着使用者一起活动。当使用者处于不同状态时(例如举起手腕或者手腕自然垂下),佩带在使用者身上的穿戴式电子装置的屏幕所显示的信息可能会受限于视角影响而不容易读取。如此,使用者需将穿戴式电子装置移至特定角度(例如举起手腕并朝向使用者)才能读取屏幕所显示的信息,进而降低穿戴式电子装置的实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穿戴式电子装置,其具有可旋转的屏幕,而具有可调整的观看模式。
本发明的穿戴式电子装置包括机壳、屏幕以及枢轴。屏幕配置在机壳上,其中屏幕具有轴心位置与重心位置,且重心位置投影在屏幕的平面具有重心投影位置,轴心位置投影在平面具有轴心投影位置,重心投影位置与轴心投影位置形成一连线。枢轴配置在屏幕的轴心位置并与机壳连接,当轴心投影位置与重心投影位置形成的连线不垂直于重力方向时,屏幕可通过枢轴相对于机壳旋转。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屏幕具有不均匀的厚度,以使重心投影位置与轴心投影位置彼此不重叠。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穿戴式电子装置还包括配重块,配置在屏幕的底面,并位于轴心位置的一侧,以使重心投影位置与轴心投影位置彼此不重叠。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穿戴式电子装置还包括分隔件,配置在屏幕的底面,以在底面上分隔出配重区域,而配重块配置在屏幕的配重区域上。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配重块的形状为C型。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穿戴式电子装置还包括轴承,配置在屏幕与机壳之间,并套设于枢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穿戴式电子装置还包括机体,配置在机壳或屏幕上,并电性连接至屏幕。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穿戴式电子装置还包括穿戴件,配置在机壳上,用以将机壳与屏幕配置在使用者上。
基于上述,本发明所提供的穿戴式电子装置具有可旋转的屏幕,其中屏幕通过枢轴配置在机壳上,且屏幕具有彼此不重叠并形成连线的轴心投影位置与重心投影位置。当使用者佩带穿戴式电子装置,且轴心投影位置与重心投影位置形成的连线不垂直于一重力方向时,屏幕可借由其本身的重量而通过枢轴相对于机壳旋转,以驱使轴心投影位置与重心投影位置的连线趋向重力方向而指向地面。如此,无论使用者处于何种状态,佩带在使用者上的穿戴式电子装置的屏幕可通过重力影响而自动地调整至预定状态。据此,本发明所提供的穿戴式电子装置具有可旋转的屏幕,而可调整观看模式。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穿戴式电子装置的分解图;
图2是图1的穿戴式电子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图1的屏幕于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屏幕的立体图;
图5是图1的穿戴式电子装置于第一操作状态的示意图;
图6是图1的穿戴式电子装置于第二操作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1704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指纹识别的加密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 下一篇:双桥并联热管余热锅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