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铜电镀废水的电解处理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17259.6 | 申请日: | 2015-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750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15 |
发明(设计)人: | 王中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地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7/00 | 分类号: | C22B7/00;C22B15/00;C25C1/12;C02F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12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镀 废水 电解 处理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解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铜电镀废水的电解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废杂铜可分为新废杂铜和旧废杂铜,约各占一半。新废杂铜是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料,旧废铜是使用后被废弃的铜或被废弃的物品或废料中的铜。目前国内外回收利用废铜的方法很多,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直接利用,占废铜总量的2/3,即将高质量的废杂铜直接熔炼成精铜或铜合金;第二类是间接利用,占废杂铜总量的1/3,即通过冶炼除去废杂铜中的贱金属杂质,并将其铸成阳极板,电解精炼成电解铜。
一般废杂铜的冶炼工艺,即间接利用工艺,分为一段法、二段法、三段法。一段法处理铜品位>90%的紫杂铜、黄杂铜等,直接将其加入精炼炉内精炼成阳极,再电解生产阴极铜。二段法处理含铜>70%的废杂铜,其在熔炼炉或吹炼炉内先熔化,还原或吹炼成粗铜,再经过精炼炉-电解精炼,产出阴极铜。三段法是将含铜低于70%的废杂铜及含铜废料经鼓风炉(或ISA炉、TBRC炉、卡尔多炉等)熔炼-转炉吹炼-阳极精炼-电解,产出阴极铜。
目前我国的废杂铜冶炼企业的冶炼工艺技术存在明显的缺点:①对原料的适应性差,现有工艺智能处理高品位废杂铜;②由于科研投入不足,现有冶炼厂原料的综合回收程度低,增加了回收处理的难度和成本,难以获得好的收益;③能耗高、环境差是国内废杂铜冶炼厂较普遍的问题;④在工艺、生产规模的选择上突出“新”和“大”,而忽略了效益这个核心;⑤生产流程长、较少较难处理低品位废杂铜。因此,在环保需求越来越严格的今天,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成为了必然选择,同时为了处理废杂铜时,降低能耗、缩短工艺流程、降低运行成本、改善工作环境、提高综合效益等问题,旋流电解技术可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但是需要将铜溶液中的铜浓度提高到一定程度才能析出铜。然而对于低铜废水来说,目前没有有效的提升方法,只能利用传统的电积铜技术处理,而这种工艺对环境污染很大。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低铜电镀废水的电解处理工艺,该工艺可以将低铜溶液富集,再进行旋流电解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低铜电镀废水的电解处理工艺,首先要对含铜量不高于8g/L且成分复杂的电镀废水进行Lix984N低铜萃取,稀释剂为260#溶剂油;萃取后,铜进入有机相中,采用贫铜电解液反萃铜,反萃液经除油后送旋流电解铜系统,经二级萃取后的萃余液用于中和除杂。
优选的,铜萃取设备采用混合澄清萃取箱,萃取分为二级萃取、一级洗涤、二级反萃、一级澄清。
优选的,低铜萃取后,可以加入焦亚硫酸钠抑制高价铬的产生,利于旋流电解铜工艺进行。
优选的,系统废液最后采用石灰乳中和沉淀系统的铬镁杂质离子,达标后排放。
相对于现有的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的优点:
可有效解决旋流电解铜过程的低铜废水无法处理的问题,采用低铜萃取方法,可显著提高铜浓度,使铜溶液适于旋流电解工艺,达到环保、节约能耗的目的,该技术弥补了市场空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低铜电镀废水的电解处理工艺,首先要对含铜量不高于8g/L且成分复杂的电镀废水进行Lix984N低铜萃取,稀释剂为260#溶剂油;萃取后,铜进入有机相中,采用贫铜电解液反萃铜,反萃液经除油后送旋流电解铜系统,经二级萃取后的萃余液用于中和除杂。
铜萃取设备采用混合澄清萃取箱,萃取分为二级萃取、一级洗涤、二级反萃、一级澄清。
低铜萃取后,可以加入焦亚硫酸钠抑制高价铬的产生,利于旋流电解铜工艺进行。
系统废液最后采用石灰乳中和沉淀系统的铬镁杂质离子,达标后排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地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地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172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