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流调节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17471.2 | 申请日: | 2015-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897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4 |
发明(设计)人: | 陈文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文泉 |
主分类号: | F02D9/08 | 分类号: | F02D9/08;F04B3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恒律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409 | 代理人: | 章社杲,李伟 |
地址: | 中国台湾桃园县龙潭***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流 调节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气流调节装置,特别关于一种用于内燃机引擎与空压机进气端的吸力源前的气流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鉴于汽油或柴油等燃油的价格日益上升,人们越来越重视汽车的油耗量,期望汽车在消耗每公升燃油时,能行驶更多距离。为满足该期望,业者开发出各种产品,以从各方面(例如轮胎、车体造型、空气滤清器、机油、电子元件等)来减少汽车的油耗量。
例如有业者提出一种传统的可变控流装置,其可设置于汽车的进气口至节气阀之间;该可变控流装置可使节气阀至进气岐管之间的真空度变化明显,从而使得引擎运作顺畅,达到节能的目的。然而实际实施时,可发现该可变控流装置安装后负压确实提升,但是相对正压减少,表示汽缸内进气量不增反减。
有鉴于此,如何改善至少一种上述缺失,乃为此业界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流调节装置,其至少能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有效帮助及增益汽缸(吸力源、负压源)的进气效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流调节装置,其至少能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流体可双向流动,当汽缸(吸力源、负压源)须泄压时,反向通道保持与大气相通,不阻碍泄压。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流调节装置,其至少能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如何调节被吸入进气管内的气体的流量,且该气流调节装置的零件更安全耐用。
为达上述其一目的,本发明所揭露的一种气流调节装置包含一管状本体、一第一横轴、一第二横轴、二叶片结构、一扭力弹簧以及二连杆组。该管状本体具有二开口及位该二开口之间的一容置空间;该第一横轴及第二横轴皆设置于该管状本体的该容置空间中,该第一横轴与该第二横轴沿着该管状本体的一轴向而相间隔;该二叶片结构皆枢接于该第一横轴上,且该二叶片结构的摆动方向是同于该管状本体的该轴向;该扭力弹簧,套设于该第二横轴上,且该扭力弹簧是沿着该管状本体的该轴向而提供一回复力;该二连杆组分别连接该二叶片结构,且该二连杆组的每一个更连接至该第二横轴及该扭力弹簧。
为让上述目的、技术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是以较佳的实施例配合所附图式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依据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气流调节装置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依据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气流调节装置的另一立体组合图。
图3为依据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气流调节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依据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气流调节装置的平面剖视图。
图5为依据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气流调节装置的上视图。
图6A至图6C为依据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气流调节装置使用时的示意图。
图7A及图7B为依据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气流调节装置的又一立体组合图。
图8A及图8B为依据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气流调节装置的再一立体组合图。
图9A及图9B为依据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气流调节装置的立体组合图及立体分解图。
图10为依据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气流调节装置的平面剖视图。
图11为依据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气流调节装置的另一立体组合图。
符号说明
1、2 气流调节装置
11管状本体
111 开口
112 容置空间
113 内缘面
114 轴向
115 气体通道
12A 第一横轴
12B 第二横轴
13叶片结构
131 叶片部
131A侧面
132 轴孔部
133 旋转接头
14扭力弹簧
141 螺旋部
142 悬臂部
15连杆组
151 第一连杆
151A第一端
151B第二端
152 第二连杆
152A第一端
152B第二端
16限位衬套
17A、17B、17C 缓冲块
17C1第一端
17C2第二端
18缓冲衬套
2 进气管
21内壁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文泉,未经陈文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174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