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纤维素溶解的薄膜蒸发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18691.7 | 申请日: | 2015-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2634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1 |
发明(设计)人: | 程春祖;孙玉山;徐纪刚;金云峰;杨聪;徐鸣风;王根立;安康;骆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D1/22 | 分类号: | B01D1/22;B01D1/30;B01F1/00;B01F13/06;B01F7/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23 | 代理人: | 王明霞 |
地址: | 10002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纤维素 溶解 薄膜 蒸发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合产业化的以NMMO为溶剂的Lyocell纤维的生产应用设备,尤其是一种用于纤维素溶解的薄膜蒸发器。
背景技术
将纤维素溶解于溶剂中形成纤维素溶液,再将溶液在纺丝机中纺丝得到纤维,纤维在拉伸作用下在凝固浴中凝固成形,形成纤维素纤维。这种纤维称为“溶液纺纤维素纤维”,其典型代表为粘胶纤维。但粘胶纤维的生产过程对大气环境存在巨大污染,生产能耗高、废气废水排放量大,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持续大规模发展受到进一步限制。
近年来一种以有机溶剂NMMO(N-甲基吗啉-N-氧化物)和水为溶剂的溶液纺纤维素纤维的生产方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种方法生产的纤维被称为Lyocell纤维,在美国专利US4246221及中国专利CN94190487.3中都进行了公开。Lyocell纤维的化学结构与粘胶纤维基本相同,除了具有天然纤维的特性如吸湿性、透气性、舒适性、光泽性、可染色性和可生物降解性外,还具有合成纤维的高强度的优点。相比其他溶液纺纤维素纤维,其具有生产流程短、能耗低、环境污染小、溶剂可回收再利用等优点,其有望替换传统的粘胶纤维,被称为21世纪绿色纤维。
Lyocell纤维的产业化中关键步骤之一为纤维素、NMMO、水混合物料的连续均匀溶解和输出,一些公司使用了一种薄膜蒸发处理设备完成该步骤。该设备在专利号为CN101636416、CN101711182、CN1169150等的专利中进行了公开,对设备中所使用的刮板结构,设备形式、功能等做了描述。在大产能的Lyocell纤维溶解过程中,薄膜蒸发器的脱水效率和单位面积内溶解能力决定着生产线的产能,薄膜蒸发器使用的温度条件和物料的停留时间决定着生产线的安全性,这两点取决于刮板的设计、排布方式以及溶解工艺。
CN101711182中对产业化规模的薄膜处理设备进行了改进,尤其是刮板部分。该设备设计了竖直方向和朝向竖直方向角度大于0°的两种刮板,这种设计虽然可增加生产能力,但也存在薄膜表面更新慢、幅度小、更新深度略浅、溶解过程中对物料没有混合效果,可能造成溶解不均匀等问题。为了克服这些缺点就需要使用很高的溶解温度和较为严苛的真空条件,这不但造成了能量的高消耗,而且较高的溶解温度可能会造成NMMO和纤维素的分解,为生产带来安全隐患。
鉴于此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纤维素溶解的薄膜蒸发器,有效提高薄膜表面更新速度和幅度,增加薄膜表面更新深度,并在溶解过程中对物料提供一种反混合效果,有效提高了薄膜蒸发器单位面积的溶解能力和溶解均匀性。
为了实现该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纤维素溶解的薄膜蒸发器,所述薄膜蒸发器包括一腔室,一设置在腔室内可旋转的柱形转子,一列或多列沿轴线方向设置在转子外周的刮板,所述刮板包括竖直设置的刮板和倾斜设置的刮板,所述倾斜设置的刮板包括与竖直方向成负角度的刮板和与竖直方向成正角度的刮板。
所述成正角度的刮板为沿逆时针倾斜设置的刮板,所述成负角度的刮板为沿顺时针倾斜设置的刮板。
所述竖直设置的刮板和倾斜设置的刮板间隔设置,所述相邻两列刮板的倾斜角度不同。
每列刮板包括多个沿轴向间隔设置的刮板,相邻两列刮板交错设置。
所述刮板中的一列或几列刮板由上至下均为负角度的刮板。
所述刮板中的一列或几列刮板由上至下的部分刮板为负角度的刮板,优选所述刮板中的一列或几列刮板的下半部分为负角度的刮板。
所述成负角度的刮板,其列数为2至8列,优选2至4列。
所述成负角度的刮板与竖直方向所成角度为α,所述α为-40°~0°,优选α为-20~-2°,更优选α为-10~-3°。
所述刮板末端为齿型,齿的长度与相邻齿之间间隙之比小于2:1,优选小于1.8:1,更优选小于1.5:1,优选齿的长度小于40mm,优选10~35mm,更优选15~30mm。
所述刮板的末端设有弧形的刮膜段,弧形刮膜段的弧长为5~400mm,优选20~200mm,刮膜段末端距离薄膜蒸发器内壁距离小于10mm,优选2~5mm。
所述腔室底部设置一锥段,所述锥段后再设一直段,所述锥段和直段内设有出料螺旋,锥段部分螺旋螺纹间距大于直段部分螺旋螺纹间距。
采用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后,带来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186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溶媒回收系统及其工艺
- 下一篇:陀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