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有机单分子白光材料双三苯胺取代邻羟基苯基唑类衍生物的制备及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219515.5 申请日: 2015-05-04
公开(公告)号: CN104962277B 公开(公告)日: 2017-05-24
发明(设计)人: 游劲松;李必进;兰静波;吴迪;高戈 申请(专利权)人: 四川大学
主分类号: C07D263/32 分类号: C07D263/32;C07D277/28;C09K11/06;H01L33/5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610064 四***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有机 分子 白光 材料 苯胺 取代 羟基 苯基 衍生物 制备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类有机单分子白光材料双三苯胺取代邻羟基苯基唑类衍生物的制备及应用。

背景技术

有机电致白光二极管被广泛运用在平板显示器中和作为白光光源,由于具有价廉、可大面积柔性显示、能耗低和环保等优点而备受世界各国学术界和产业界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参见:(a)Reineke, S., Lindner, F., Schwartz, G., Seidler, N., Walzer, K., Lüssem, B., Leo, K. Nature.2009, 459, 234; (b) Sun, Y., Giebink, N. C., Kanno, H., Ma, B., Thompson, M. E., Forrest, S. R. Nature.2006, 440, 908; (c) Kido, J., Kimura, M., Nagai, K. Science.1995, 267, 1332.]。白光指在CIE1931色坐标上CIE值在以(0.33, 0.33)为中心的椭圆形范围内的光[http://hyperphysics.phy-astr.gsu.edu/hbase/vision/cie.html#c1.]。目前有机白光材料通常是将两种或三种(蓝光/橙光,蓝光/绿光/红光)不同颜色的发光材料简单共混,然后通过每个发光体产生光的混合来实现白光,该类共混材料在器件运行过程中容易在光、热和电等因素作用下产生相分离而带来光稳定性不高、寿命降低等方面的缺点。比起这类混合白光材料,有机单分子的白光材料具有很多优点,如长期的色平衡,色稳定性及器件制备工艺简单等,因此设计和开发新型的有机单分子白光材料非常重要。[参见:(a) Mazzeo, M., Vitale, V., Sala, F. D., Anni, M., Barbarella, G., Favaretto, L., Sotgiu, G., Cingolani, R., Gigli, G.Adv. Mater.2005,17, 34; (b) Liu, Y., Nishiura, M., Wang, Y., Hou, Z. J. Am. Chem. Soc. 2006, 128, 5592; (c) Park, S., Kwon, J. E., Kim, S. H., Seo, J., Chung, K., Park, S.-Y., Jang, D.-J., Medina, B. M., Gierschner, J., Park, S. Y. J. Am. Chem. Soc.2009, 131, 14043; (d) Tang, K.-C., Chang, M.-J., Lin, T.-Y., Pan, H.-A., Fang, T.-C., Chen, K.-Y., Hung, W.-Y., Hsu, Y.-H., Chou, P.-T. J. Am. Chem. Soc.2011, 133, 17738; (e) Yang, Q.-Y., Lehn, J.-M. Angew. Chem. Int. Ed. 2014, 53, 4572. ]。然而有机单发色团由于自身的光物理特性,其发光波段难于覆盖整个可见光(400-700 nm)范围,目前有关有机单分子白光材料的研究还比较少,设计和合成新的有机单分子白光材料存在巨大挑战[参见: Farinola, G. M., Ragni. R., Chem. Soc. Rev. 2011,40, 3467.]。邻羟基苯基唑类化合物能发生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反应而具有双发射,即相对短波长的醇式发射和较长波长的酮式发射,非常有可能成为有机单分子白光材料[参见:(a) Hsieh, C.-C., Jiang, C.-M., Chou, P.-T. Acc. Chem. Res.2010,43, 1364. (b) Kwon, J. E., Park, S. Y. Adv. Mater. 2011,23, 3615. (c) Demchenko, A. P., Tang, K.-C., Chou, P.-T. Chem. Soc. Rev.2013,42, 1379.]。但由于分子间堆积,它们通常荧光很弱或彻底淬灭,同时这类分子在固态下往往醇式发射很弱,因而而得不到白光 [参见: Kwon, J. E., Park, S. Y. Adv. Mater.2011, 23, 3615. ]。因此需要对这类分子进行结构设计,调节能级,开发出高荧光效率的有机单分子白光材料。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1951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