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云的微电网广域协调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19522.5 | 申请日: | 2015-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349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23 |
发明(设计)人: | 叶荣波;陈梅;周昶;姚虹春;邱腾飞;陈然;胡汝伟;梁硕;杭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00 | 分类号: | H02J3/00;H02J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电网 广域 协调 控制系统 | ||
1.一种基于云的微电网广域协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云服务器、公共互联网、多个微电网和微电网协调控制客户端;所述微电网协调控制客户端通过公共互联网访问云服务器,所述云服务器通过公共互联网将控制命令下发给各个微电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云的微电网广域协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云服务器包括管理服务器、计算服务器群、存储服务器群、操作系统、数据库和微电网协调控制应用程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云的微电网广域协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服务器用于维护和管理云服务器并提供对外管理接口;
所述计算服务器群用于提供高性能计算服务;
所述存储服务器群用于提供数据存储和在线备份服务;
所述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用于支撑微电网协调控制应用程序的运行。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基于云的微电网广域协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电网协调控制应用程序部署在云服务器上,能够在同一时间对各个微电网进行协调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云的微电网广域协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电网协调控制应用程序对各个微电网进行协调控制的控制策略包括微电网并网开机顺控、微电网并网停机顺控、微电网离网开机顺控、微电网离网停机顺控、微电网紧急停机顺控、微电网并网转离网切换顺控、微电网离网转并网切换顺控、微电网外部故障并网转离网切换、微电网恒功率控制、微电网功率平滑控制、微电网无功/电压控制、微电网发电计划优化控制和微电网集群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基于云的微电网广域协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电网包括微电网站内通讯系统和并网保护同期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云的微电网广域协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电网站内通讯系统包括通讯管理机、网络交换机和路由器;
所述通讯管理机用于将就地设备控制器接入微电网,进行报文解析和转换;
所述网络交换机采用工业三层交换机,用于微电网站内数据交互;
所述路由器实现微电网与公共互联网的通信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云的微电网广域协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就地设备控制器用于对就地设备进行控制;
所述就地设备包括光伏逆变器、风电机组、储能逆变器、柴油机、微燃机、负荷和测控保护设备。
9.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所述的基于云的微电网广域协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电网站内通讯系统采集就地设备的数据信息,并将采集的数据信息通过公共互联网转发给云服务器。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云的微电网广域协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用户通过微电网协调控制客户端以WEB页面的方式访问云服务器,调用微电网协调控制应用程序,查看微电网的运行状态并启动各个控制策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于云的微电网广域协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电网协调控制应用程序根据用户选用的控制策略,通过公共互联网向微电网下发相应的协调控制命令;所述微电网站内通讯系统将协调控制命令分解到各个就地设备控制器,由各个就地设备控制器执行微电网协调控制命令。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云的微电网广域协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并网保护同期装置与微电网协调控制应用程序相配合,完成微电网并/离网的切换。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基于云的微电网广域协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微电网并网转离网的切换过程如下:
微电网协调控制应用程序发送并网转离网切换命令给并网保护同期装置,所述并网保护同期装置下发并网开关跳闸指令给并网开关,并同步下发启动信号给就地设备控制器,通知就地设备控制器停止P/Q运行方式,准备进入V/F运行方式,就地设备控制器检测到并网开关跳闸指令后,立刻以V/F运行方式启动,实现负荷的不间断供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1952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