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航天器地面测试与在轨微振动力学环境映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19792.6 | 申请日: | 2015-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3346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李道春;罗文波;向锦武;赵仕伟;吴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7/02 | 分类号: | G01M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创新实专利事务所11121 | 代理人: | 姜荣丽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航天器 地面 测试 振动 力学 环境 映射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航天器地面测试与在轨微振动力学环境方法,通过此方法,实现地面测试状态对实际在轨状态微振动特性的预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分辨率航天器无疑是航天器发展的方向,如美国的KH系列军事观察卫星,从KH-1到KH-13其分辨率从12m提高到0.05m。深空探测遥感航天器与对地观测卫星相比,其分辨率要高出1~2个数量级,如哈勃空间望远镜(0.1角秒,1990年)。下一代空间望远镜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分辨率达0.004角秒。
微振动指航天器在轨运行期间,星上转动部件高速转动、大型可控构件驱动机构步进运动、变轨调姿期间推力器点火工作、大型柔性结构进出阴影冷热交变诱发扰动等都会使星体产生一种幅值较小、频率较高的抖动响应。大多数航天器都存在微振动扰动源。由于微振动力学环境效应幅值小、频率高,对大部分航天器不会产生明显影响,通常予以忽略。但对高精度航天器将严重影响有效载荷指向精度、稳定度及分辨率等重要性能指标,所以在高分辨率航天器设计中必须考虑微振动的影响。
由于空间飞行器在轨工作时所处的动力学环境极其复杂,加之在轨测试的成本高,且姿态控制系统对微振动响应无法测控,因此目前对航天器微振动的研究主要采用数值模拟和地面微振动测试两种方法。根据国外公开的文献开展调研工作,目前各国规模较大的且技术较成熟的地面微振动测试平台主要有Honeywell公司的SCT地面微振动测试台,JPL实验室的MPI地面微振动测试台以及SSL实验室的OT地面微振动测试台。然而地面测试和在轨航天器力学环境仍然存在很大的差异,地面微振动测试环境中的重力场、空气、约束(悬挂装置)等因素可能会使地面测试结果与在轨航天器微振动特性出现较大差别。因此,地面微振动测试结果仅仅能用于评估,并不能准确分析航天器在轨微振动特性。
为了得到在轨航天器的微振动特性,而航天器结构复杂,难以得到航天器微振动的解析解,因此目前主要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美国等科研机构对此开展了大量的研究。MIT空间系统实验室开发了微振动集成建模与综合评价分析软件DOCS;NASA开发了能够进行抖振和结构/热/光学分析系统IME。虽然目前数值模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航天器的微振动特性,但存在计算效率差和应用范围窄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航天器地面测试与在轨微振动力学环境映射方法,所述方法消除地面测试状态下空气、重力、约束对微振动特性的影响,实现地面测试对实际在轨状态微振动特性的预示。
本发明提供的映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建立模拟地面微振动测试力学环境的地面测试航天器有限元模型以及在轨航天器有限元模型;
(2)通过对地面测试航天器有限元模型和在轨航天器有限元模型分别进行模态分析,提取频率、振型数据,分别建立地面测试模态坐标减缩模型和在轨模态坐标减缩模型,并确定地面测试航天器有限元模型和在轨航天器有限元模型的频率、振型的一一对应关系。
(3)根据地面测试模态坐标减缩模型和地面测试航天器有限元模型的相应对比,确定地面测试模态坐标减缩模型的正确性;根据在轨模态坐标减缩模型和在轨航天器有限元模型的响应对比,确定在轨模态坐标减缩模型的正确性;
(4)通过BP(Back Propagation)网络实现考虑重力、约束、空气力学环境因素的从地面测试状态的频率、振型到在轨状态的频率和振型之间的映射,得到在轨航天器有限元模型的频率、振型。
(5)根据映射得到的在轨航天器有限元模型的频率、振型,进行在轨航天器有限元模型的动力学响应分析。
本发明提供的映射方法优点在于:
实现了航天器地面测试与在轨微振动力学环境映射,消除了地面微振动测试状态下空气、重力、约束对地面微振动测试的影响,实现地面测试对实际在轨状态微振动特性的预示。同时该映射方法可以实现地面微振动测试数据和在轨测试数据的相互比较,验证地面微振动测试的有效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映射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航天器在轨和地面测试力学环境比较;
图3是本发明三级映射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例地面模态坐标减缩模型与有限元模型的时域响应对比;
图5是本发明实例地面微振动时域响应相对误差随时间变化图;
图6是本发明实例在轨模态坐标减缩模型与有限元模型的微振动时域响应对比;
图7是本发明实例在轨微振动时域响应相对误差随时间变化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197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